强化居住区绿化建设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强化居住区绿化建设思考
【摘要】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贴近生活、贴近居民,也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理念。本文就强化居住区绿化建设进行了探索分析,以期给广大读者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建设
1 居住区绿化建设未来发展方向
1.1 以“以人为本”为主导进行居住小区绿化。现在人们所追求的高品质生活,是围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展开的,在物质生活得以满足,精神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生活的环境也有了更新的要求,希望有一个更健康、与自己更有亲和力的、宜人的生活环境。所以在居住区绿化美化不仅要考虑绿的、美的要素,更要考虑居住区的主体人的需要,只有从这种需要出发进行绿化建设,才能使居住区居民满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2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居住小区绿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的主题。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养护都要遵循这一原则,既要有前瞻性,又要兼顾未来。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居住区绿化既要注重考虑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使信息流、物质流域能量流畅通;使居住区绿化既符合生态学原理,又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适合于人类聚居。
1.3 以“健康”为理念进行居住小区绿化。由于现代人的工作压力大、生活单调、人际关系复杂,使得多数人身体和精神都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休息调养。为此,居住区绿化要从单纯对艺术形式和视觉的追求中走出来,注重生态对人类身心健康的调剂功能。将自然引入居住区绿化建设中,引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从景观学、行为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理论来进行综合的考虑,给人们营造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
2 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要求
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
2.1 以乔木为绿化骨干,乔、灌、草合理搭配。在居住区中合理进行植物种植结构的有效配置,选择以乔木为绿化骨干,乔、灌???草合理搭配的,通过多年的实践,这种绿化方式无论从景观和生态效益上,都得到了认可。乔木在居住区中的应用主要是从生态和造景两个方面来考虑。由于乔木树冠的绝对面积大,因而能吸收更多的废气及有害气体,对改善环境、改善小气候有良好的作用,所以乔木的应用在居住区中更有利于居民的健康。利用乔、灌、草、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乔、灌、草合理配置,形成自然的、功能完备的植物群落,是实现绿化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基本手段。
2.2 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植物随季节变化的情况,也道出了居
住区绿化配置随季节变化的直接要求:应保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并不是要求每块绿都达到四季俱到的景观效果,而是应根据主题思想,突出重点,制造各个不同的景观特色。
2.3 尊重居民喜好,合理选择保健类植物。在对居住区的绿化植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尊重居民的喜好,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植物进行配置。只有选择与居民的喜好相一致的植物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更具有亲和力,使居民产生认同感。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要求,在选择居住区绿化的植物时,必须选用无毒的植物,可以选择生长快、管理粗放的药用、保健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又可调节身心,利于人体健康。
3 居住区绿化建设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3.1 把握好规划审批。要提高居住区的绿化美化水平,就必须要做到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在保证绿地率、中心绿地、公共绿地等数量达标的同时,在设计上要更多地考虑居住区居民的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惯,使设计更加人性化。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应委托有园林专业设计资质的部门承担,并经当地的城市园林部门审核后方可实施。
3.2 把握好树种选择。树种选择与配置是居住区绿化的关键环节,它不仅能改善环境、满足居住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能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树种选择首先要根据居住区的特点和适地适树的原则,优先选择耐贫瘠、抗性强、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同时要结合植物学特性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丰富园林景观。其次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按照以乔木为主、乔灌花草合理搭配的原则配植园林植物。一般来说,乔木和灌木的种植比例要达到70%,尽量减少草坪的种植比例,控制在30%以内为宜。新植树木的规格要符合要求,乔木应选择胸径4cm以上的,灌木应选不小于3年生的。此外,居住区绿化应注重发展立体绿化。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