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专题三:居住区绿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二: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与造景 第一节 居住区环境的功能要求 第二节 居住区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 第一节 居住区环境的功能要求 一、物质功能要求 二、 精神功能要求 第二节 居住区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 一、居住区绿化类型 2. 宅旁绿地 3. 道路绿地 4. 公共设施绿地 二、居住区绿地园林植物的选择 1. 抗污染树种的选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三、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的原则 1. 确定基调树种 四、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与造景 2、居住区中心绿地植物配置与造景 3.居住区宅旁绿地的植物配置与造景 1)低层行列式住宅宅旁绿化 2)高层塔楼式住宅宅旁绿化 3)别墅私宅庭院绿化 4.居住区道路绿地绿化 2)居住小区道路 3)居住组团级道路 居住区中心绿地1 连体式与单体式私园庭院绿化 道路绿化 置信丽都花园绿化 置信丽都花园绿化 置信丽都花园绿化 置信丽都花园绿化 * 1.净化空气:最重要是碳氧平衡作用 2.改善小环境:降温增湿 3.遮阳与日照:夏季遮荫,冬季日照 4.隔声、防尘:运动场及街道周围 5.杀菌、防病: 1.丰富空间 2.美化环境 3.赋予生活情趣 4.活动、游戏 1. 居住区公共绿地 为全区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其位置适中,并靠近小区主路,服务半径以不超过300米为宜 根据大小不同分为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儿童游戏场和其他块状带状绿地。 是最基本的绿地类型,多指在行列式建筑前后两排住宅之间绿地。 其大小和宽度决定于楼间距,只供本幢居民使用。 宅旁绿地是居住区绿地中总面积最大的一部分,也是最常使用的一部分。 各类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四周的绿地称为公共设施绿地。 指居住区内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地,其靠近城市干道,具有遮荫、防护、丰富道路景观等功能。 绿化设计要满足公共设施的功能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 选用具有多种效益的树种 3. 选择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和无污染的树种,尤其是儿童游戏场。 4. 选用耐荫树种 5. 竖向空间绿化的配置 6. 选择根系较为发达的园林植物 2. 以绿色为主色调 3. 乔、灌、草、花结合 4. 选用具有不同香型的植物给人独特的嗅觉感受 5. 尽量保存原有树木、古树名木 6. 选用传统植物 7. 选用与地形相结合的植被类型 1.居住区外围绿地 注意保持树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结合造园艺术,为人们提供晨练、散步的场所。 临近城市主干道一侧以3-5行乔灌木多层种植形成防护林带。 防护林带较宽,可设置小型休息绿地。 根据中心绿地的面积大小、设置的内容分为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三级。 中心绿地至少有以便于相应级别道路相邻,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应少于绿地面积的75%。 为便于居民休息、散步和交往,中心绿地应采用开敞式布局,用绿篱或通透式栏杆分隔。 居住区中心绿地游人主要为本区居民,游园时间多集中在早晚,应注意香花植物的应用。 结合活动设施布置疏林地,选用夏季遮荫效果好的落叶大乔木。 可用常绿绿篱分隔空间、和绿地外围,并成行种植大乔木以减弱喧闹声对周围住户的影响。 老年人与儿童使用率较大,因此植物配置与空间划分要注意他们的使用特点。 是居住区绿地的最基本单元,使居民最接近的绿地。 宅旁绿地是区分不同行列、不同单元的识别标志,植物配置既要主题统一,又要保持各幢之间的特色。 居住区某些面积较小的角落,可设计成封闭绿地。 住宅向阳面以落叶乔木为主,采用简单粗放的形式,以利采光。 住宅背阴面采用耐荫花灌木及草坪,以绿篱围合。 住宅东西两侧种植落叶大乔木或设置绿色荫棚,靠近墙基处栽植低矮花灌木。大乔木要离建筑5-7m种植。 塔式住宅楼入口设在背阴一侧,其他三面均为绿地,面积较大时可以采用乔灌草混交的形式。 乔木多配置一些雪松、圆柏、南洋杉、银杏等树形高耸的树种。 草坪面积不宜过大,多选用耐荫地被。 北方常绿树与落叶树之比为2:3,南方可增加常绿树。 面积相对较小,庭院之间用花墙分隔,院内可根据用户喜好进行绿化设计。 小庭院景观结构紧凑,植物配置讲究精妙细腻,要与现代化的别墅协调。 窗台一侧局部空间可用各种结构独特的棚架绿化,架下形成活动空间。 庭院绿化植物不必复杂,但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1)居住区级道路为居住区主路,宽度9米左右。 行道树栽植注意遮荫与交通安全,选用体态雄伟、树冠宽阔的树木。 距车行道较近,分枝点3米,较远2米。 人行道与居住建筑之间可多行乔灌木密植,以起到防尘隔音的作用。 这些道路以人行为主,也是居民散步之地,树木配置要活泼多样。 树种选择上可选用小乔木及花灌木,尤其是开花繁密、叶色多变的种类。 每条路可选择不同的植物种类,不同的种植形式。但每条路都以一二种为主体,形成特色道路景观。 宽度在2-3米左右,以通行自行车和行人为主,离建筑较近,绿化多以开花灌木为主。 4)宅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