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开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简单分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米尺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流程:
课前播放胎儿在母体内的生扎根变化视频。
一、初步感知1/2
1、观察胎儿图,引出一半。
胎儿的变化是个奇妙的过程,在这个奇妙的变化过程中还隐藏了许多数学的奥秘呢?想不想知道?
课件出示8个月大的胎儿图片:
师:看,这是一个8个月大的胎儿图片,在这个图片中,胎儿的头大不大?长不长?仔细观察,胎儿头的长度和整个身体的长度相比较,有什么关系呢?
生:胎儿的头长比身体的长度长。
师:胎儿头的长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呢?
生:胎儿头的长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
师:(课件动态演示)同学们看,如果用这条线段来代表胎儿的身长,这条线段来代表胎儿的头长,胎儿头的长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生:一半
师:的确,当胎儿在妈妈的母体内生长到8周时,头长大约占?身长?的一半。
2、联系生活,了解一半。
师:生活中你遇到过一般的情况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1:我妈妈卖了一个大西瓜,切成两半,我吃一半,弟弟吃一半。
师:噢,你在吃西瓜的时候遇到了一半。
生2:我把一张纸对折就分成了一半和一半。
师:在折纸时也遇到了一半。
师:我发觉我们班的孩子在生活中特别注意细心观察,的确,细心观察是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师:的确,生活中我们在分东西时经常遇到一半。板书:分
(课件出示动态分蛋糕)比如这块香喷喷的蛋糕要平均分给明明和丽丽两个同学,每人分得一半蛋糕。
3、发挥想象,创造符号表示一半。
师:一半还如何表示呢?你能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画一画表示出一半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表示一半,教师巡视,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展示。)
师:我发现同学们的想法很有创意,好的想法给大家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
大家看,这个同学表示的一半,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想法吗?
生1:我画了一个圆的一半。
生2: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半,这就是一半。
生3:我把一个心形从中间分成两半,每一部分都是一半。
4、引出分数1/2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创造出了许多表示一半的符号。数学家用1/2来表示一半。读作二分之一。板书:1/2 二分之一
(课件动态出示胎儿图和分蛋糕图)
刚才看到的胎儿,他的头长约占身长的一半,现在我们也可以用哪个数表示?
生: 1/2
师:活学活用!真棒。再看,(老师指头部以下的部分)这一半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生: 1/2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明明和丽丽两个人,明明得到蛋糕的多少?
生: 1/2
师:丽丽呢?
生:也是1/2
二、动手操作理解1/2表示的意义。
1、动手折,找出学具纸的1/2
师:1/2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从老师发给你的学具纸片中任选一张动手折一折,得到纸片的1/2吗?
学生动手操作
2、汇报展示:
师:老师发觉我们班的孩子就是聪明,都找到了纸片的1/2。
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
生:我把一个圆形纸片对折,这是1/2。
师:听众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生摇头。
师:老师这个大听众可以问你个问题吗?
你为什么要这样折呢?
生:这样折,两边就一样大了。
师:两边就一样大了,在数学上叫做?
生:平均分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抓住了最关键的地方,老师赶紧记下来。(在分的前面板书:平均)
师:(出示圆形纸片边折边提问)看老师也把一个圆形纸片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正方形纸片的多少?
(教师把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师:谁来完整的说一说我们怎样得到圆形纸片的1/2?
生:把一个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正方形纸片的1/2。
师:说的真完整,谁再来说一说?
生:把一个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圆形纸片的1/2。
师:同位互相说一说?
师:还有谁得到了其他纸片的1/2,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得到了正方形纸片的1/2,我把一个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正方形纸片的1/2。
(教师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正方形纸片图)
生:我把一个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长方形纸片的1/2。
(教师相应在黑板上贴出长方形纸片图)
3、对比观察: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颜色不一样。
生:折法不相同。
生:形状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
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把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师:颜色不一样,形状不相同,大小也不相等,折法又不相同,为什么每一份都能用1/2表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