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万吨甘氨酸生产工艺设计论文.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年产一万吨甘氨酸生产工艺设计
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PAGE \* MERGEFORMATI
年产一万吨甘氨酸生产工艺设计
设计总说明
1、设计目的及意义
甘氨酸是氨基酸系列中结构最为简单,人体非必需的一种氨基酸, 在分子中同时具有酸性和碱性官能团。根据甘氨酸制备工艺和产品的纯度可分为食品级、医药级、饲料级和工业级四种规格产品。甘氨酸的生产、运用及其功用价值, 已在全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国家的食品、医药药物、化肥、农药、饲料等的生产,已离不开它的加盟, 或借助与利用它的一些特殊功效作用来改变产品的一些风味或质量。
2、工艺设计任务
本甘氨酸生产项目以乌托品,氨气为原料,合成甘氨酸的方法为氯乙酸氨解法,主要设备为氨化合成釜,精馏塔,采用间歇式生产方式生产,预计生产能力为每年1万吨。
3、工艺设计依据
(1)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任务书
(2)朱炳辰主编.《化学反应工程》,2012.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谭天恩.《化工原理》.2006,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4)陈五平.《无机化工工艺学》.2002,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4、设计工艺说明
甘氨酸生产工艺路线很多,目前工业化和具有工业化前景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氯乙酸氨解法,施特雷克法(cstercker法),氢氰法,及生物合成法等。本设计采用的方法为氯乙酸氨解法。
该法根据原料不同,又可分两种工艺:(1)水相或醇相中以乌洛托品,氯乙酸、氨水(氨气或者液氨都可以)为原料合成;(2)水相中以碳酸铵或氨基甲酸胺、氯乙酸、氨水为原料合成。目前国内的生产方法以前者为主,收率在70%左右,后者收率较低(约42%),故很少用于工业化生产。由于水相合成甘氨酸中乌洛托品消耗较大,且乌洛托品价格较高,无法回收,因此成本较高,而以醇溶液代替水溶液则会大大降低乌洛托品的消耗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因此,目前国内普遍采用醇相法合成甘氨酸。
氯乙酸氨解制备甘氨酸过程中,氨解工序优化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0~80℃,催化剂用量为氯乙酸添加量的15%左右为宜,氨水质量分数为28%以上。在此条件下,甘氨酸转化率达到99.0%以上,反应液中的甘氨酸产率为98%,整个过程中甲醇的加入量也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达到产量的最大化。
反应原理:氯乙酸和氨气在六次甲基四胺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氨基乙酸和副产物氯化铵。最后再通过精馏得到甘氨酸产品并滤去副产品。
设计流程如图1。
氯乙酸
氯乙酸
乌洛托品
溶解
氨气
合成
醇析
离心
醇洗
烘干
包装
产品
精馏
回收
甲醇
副产物
氯化氨
图1 设计流程方框图
工艺流程叙述
将氯乙酸、六次甲基四胺固体按工艺配比分别溶解成工艺指标要求含量的溶液,然后备入计量槽。
首先向反应釜内投入六次甲基四胺水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开始滴加氯乙酸溶液,并通入氨气反应。反应过程中控制好反应温度和pH值,待加料结束后保温一段时间,通过甲醇醇析、真空抽滤、甲醇醇洗,分离出甘氨酸,并甩干、烘干、取样化验,包装合格后入库出厂。
5、设计工艺特点
(1)本设计采用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氯乙酸氨解法。
(2)除甲醇精馏是半间歇生产外,其他生产工序都是分批投料、间歇生产,生产周期为8小时,每天可生产3批。这样的生产过程,容易造成工艺指标控制不稳定,使产品质量、收率产生波动。因此,生产中各工序工艺指标的控制、操作过程关键因素的掌握,对产品质量的稳定,特别是产品收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温度、pH值的调节以及反应时间长短等因素,对产品质量和收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4)影响醇析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甲醇的加入量和醇析温度,因此为保证产品的收率,这两个条件必须控制好。
6、设计计算结果数据
本设计氨化合成釜各数据如下表1:
表1
序号
项目
规格
1
合成釜体积
3000L
2
直径
1400mm
3
筒体高度
1600mm
4
夹套直径
1500mm
5
夹套高度
1100mm
6
传热面积
7.12m2
7
夹套厚度
4.88mm
8
夹套封头厚度
6.01mm
注:表中所列数据仅为部分重要数据,其他数据正文中都有体现。
7、设计结论
本设计所选设备满足年产1万吨甘氨酸合成的要求。通过对氯乙酸氨解法制备甘氨酸的研究分析,检索了相关文献和数据,对工艺参数进行了确定和优化,得出了可控制的工艺参数;选取了主要的反应设备对其进行了能量衡算和设计。通过对整个反应过程进行了物料衡算得出最后产品的纯度为98.5%,其它杂质含量均符合质量标准。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设计,并对车间进行了布置和规划,理论上切实可行。
关键词:甘氨酸,生产工艺,收率,氯乙酸氨解
PAGE \* MERGEFORMAT46
PAGE \* MERGEFORM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