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色谱技术在茶叶检测中的研究进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离子色谱技术在茶叶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 概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离子色谱技术在茶叶分析及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茶叶有效组分定性与定量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离子色谱技术在茶叶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离子色谱;茶叶;检测
中图分类号 TS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47-02
Abstract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component analysis and detection in tea via ion chromatography was summarized.Specifically,the applications of the technique i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tea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 The prospect on future in tea via ion chromatography was outlook.
Key words ion chromatography;tea;testing
中华民族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而茶更被誉为“国饮”,也是世界上除水以外消耗量最大的饮料,其保健功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离子色谱法(Ion Chromatography,IC)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Small等[1]提出的一项新的液相色谱技术,目前已成为分析化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分析方法之一。由于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简便、良好的选择性等优点,并可在高基体浓度下检测低浓度组分,从而减少或免除样品的提纯,还可同时测定多组分和分析不同化合价态,因其独特的优点被广泛用于茶叶的定性和定量检测中。
1 离子色谱在茶叶分析中的应用
1.1 无机阴离子
目前,茶叶中的无机阴离子测定主要有滴定法、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以及离子色谱法等[2]。其中滴定法和比色法是食品中分析无机阴离子的经典化学方法,但是操作复杂,试剂种类多;干扰因子较多,前处理复杂;离子选择电极法针对性强,但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差;离子色谱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快速、简便、可同时测定多组分等优点。
1.1.1 氟离子。氟离子是茶叶中一种重要的无机阴离子,茶树对氟的富集能力是其他植物的几十甚至上百倍,其中80%以上的氟可溶解在茶汤中,而茶叶中的氟离子含量也会随着种植区域、品种和加工技术的不同而不同。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一方面,人体缺氟容易患龋齿病,另一方面,若摄入过多的氟,也会导致急性或慢性氟中毒,主要表现为牙斑釉和氟骨症[3]。曾 可等[4]用Ionpac AS9-HC作分离柱,9 mmol/L Na2CO3作为流动相进行洗脱,对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四川花茶、祁门红茶和宜兴绿茶中的氟化物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国标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蔡荟梅等[5]利用氧弹燃烧的前处理技术,用充氧3 MPa的氧弹燃烧分解样品将茶叶中的氟元素转化为离子色谱所响应的游离无机氟离子,然后建立了KOH梯度淋洗的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离子的含量,从而避免了水提取茶叶中的蛋白质及有机酸对试验测定的影响。
1.1.2 溴离子。茶叶中还会富集一定的溴离子,溴在人体内适量时,是有益的微量元素,一旦含量异常,将会影响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并造成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陈 练等[6]采用离子色谱法对茶叶中氟化物、溴化物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KOH梯度淋洗的离子色谱法对提取液、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影响因子对提取过程中氟和溴提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
1.1.3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由于茶树是多年生喜氮作物,因此茶叶中也会富集大量的硝酸盐,而硝酸盐在动物体内会被还原为亚硝酸盐,造成动物缺氧中毒,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也可间接与次级胺结合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从而诱发动物的消化道系统癌变[7]。蔡荟梅等[8]采用PVPP和石墨化碳黑柱净化样品,以除去茶多酚、色素等复杂有机物,并采用KOH梯度淋洗的离子色谱法实现了NO2-和NO3-与等干扰组分的有效分离。
1.1.4 多种阴离子同时分离。石元值等[9]采用抑制电导检测器,建立了8-44-52-8 mmol/L 的KOH梯度淋洗程序,实现了茶叶中F-、Cl-、SO42-、NO3-等4种重要的阴离子的同时测定。黄 芳等[10]将茶叶样品经95 ℃超声浸提20 min后,以浓度为1.92 mmol/L Na2CO3和1.80 mmol/L NaHCO3为淋洗液,经阴离子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