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5例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35例。在征得患者的同意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15例,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法。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胆结石;临床效果
胆结石,又称为胆囊结石,一般常见于成年人,并且女性患病的几率大于男,病情复杂,且具有急性发作、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特征,因而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35例,研究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胆结石疾病中的临床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35例。在征得患者的同意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均为2年以上,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15例,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6.5岁,病程均为1年以上,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经过诊断,均符合胆结石的诊断标准,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症状的患者不列入研究对象中。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医师在患者气管内插管,并进行全身麻醉工作。将直径为3~10mm的腹腔镜镜头插入腹腔镜内,根据患者的病症选择相关的医疗器械。同时,采用2~4孔操作方法,放入腹腔镜和胆道镜,对较为明显的结石,可以从穿刺孔处将结石直接用石钳取出;对于较为细小的结石,可以对其进行反复地冲洗。在取石的程序完成之后,对患者的胆道进行再次冲洗,以确保结石全部取出以及胆道的畅通。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患者的右侧肋缘下斜切口,切口的长度大约为10cm,进行胆囊切除。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并且进行静脉滴注。相关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地监控,并且认真地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以及补液等支持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注:上表表明了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胆结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类疾病。少数地区的居民、女性激素的影响、长期的肠外影响、糖尿病以及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能会引起胆结石疾病。因此,加强对胆结石的临床特征分析,有利于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3.1胆结石的临床症状分析 大多数的胆结石患者在患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伴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常常会表现为剧烈的腹痛现象。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胆结石会进一步恶化,并极易诱发其它疾病。比如胆管炎、胰腺炎等。
患者在进食时,尤其是油腻食物,结石容易顿在胆囊腹部,导致胆囊的排空受到阻碍,且强力收缩引起胆绞痛现象。这种疼痛现象一般位于患者的右上腹或者上腹部位置,常常呈现阵发性特点,并且会伴随恶心、呕吐等现象。当患者在进食过量、劳累过度、缺乏休息时间时,患者的上腹部会出现隐痛症状。
因此,临床医学诊断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绞痛病史,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如果观察到胆囊内有强回声团,并且会随着体位的改变而发生移动,其后有声影则可以确诊为胆囊结石。
3.2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分析 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深受患者的喜爱。首先,腹腔镜手术治疗在患者恢复后的瘢痕较小,符合美学的要求。其次,腹腔镜手术治疗还可以在不影响腹腔脏器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最后,由于该手术主要是在密闭腹腔内进行,受内环境的干扰非常小。因此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受到的创伤远远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小,并且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几率极小。此外,腹腔镜手术在手术中主要以电切电凝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