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货币银行学第四章_商业银行.pdf

发布:2019-02-15约2.76万字共1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商业银行 本章教学内容: 一、现代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地位和组织形式 三、商业银行的业务 四、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 五、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与发展方向 六、商业银行的危机与监管 七、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与收缩 第一节现代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本节内容: 一、现代银行业的产生 二、金融机构体系结构 一、现代银行业的产生 金融机构的产生首先是从银行开始的, 主要是商业银行,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是在 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或者说,最早 出现的金融机构就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货币和 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 (一)中世纪银行业的萌芽  银行业产生于铸币兑换业 早期的货币兑换商通过从事金属货币的鉴定 和兑换、货币的保管和汇兑业务,手中聚集 了大量的货币,导致贷款业务 自然产生。  最早的近代银行:1580年的威尼斯银行  然而,近代银行经营的高利息和以政府为主 要对象的贷款业务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需要。 (二)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 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是 1694年在英国建立的英格兰银行,它是最早 出现的股份制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 银行制度的建立。 (三)中国古老的银钱业 中国古代也曾有过钱庄、银号、票号, 从事汇兑、放债业务,但由于封建社会的漫 长,未能实现向现代银行业的转化。 二、金融机构体系结构 (一)金融机构体系的概念 金融机构体系通常被简称为金融体系, 但确切地讲,这二者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金融体系是指各种金融活动和金融关系构成 的一个系统框架,它是由货币体系、信用体 系、利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 系等相互关联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金融机构体系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各类经济 组织和机构所组成的整体系统。 现代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大都是以中央 银行为中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和 非银行的金融中介机构并存的格局。 (教材P107页) (二)金融机构体系的模式: 1.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金融机构体系 这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实行的一种金 融机构体系模式,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金融机 构体系模式。它把央行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宏 观经济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 的灵活融资结合起来,既能保证宏观调控取 得较好成效,也能确保搞活金融,取得较好 的资金融通效果。 2.没有中央银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只有少数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本 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而采取这一模式 (如 新加坡和香港),是一种不完善的金融体系 模式。 其基本特点: (1)整个金融机构体系由众多的商业银 行、投资银行和其他各种金融机构组成; (2)货币发行是由单纯行政机构的货币局 发行,或由政府指定某几家商业银行为货币发 行银行,有权发行货币。如新加坡是由新加坡 通货委员会发行,香港则由政府指定的商业性 质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发行; (3)金融管理方面:政府单独设立金融管 理机构(如新加坡的货币管理局,香港的银行 监理处)对金融业进行广泛的监督和管理。 (三)金融机构体系的功能: 1.充当信用中介; 2.把货币转化为资本; 3.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4.充当支付中介。 (四)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1.存款性金融机构 (1)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原意是指专门融通短期商业性资金的 银行,但现代商业银行已不是一种专业性银 行,而是一种综合性银行。 商业银行与其他专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基本区 别:前者是唯一能接受、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 的金融中介机构(教材P107); 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有:交通银行、中信银 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 行、中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