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王晓萍(前王小学)做一名孩子喜欢的老师.doc

发布:2018-02-25约1.7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做孩子喜欢的老师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里面道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全部职责。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他们的知识结构状况和道德水准,愈来愈成为社会倍受关注的焦点。随着“四讲一树”活动的开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做一名孩子喜欢的老师”成为每一名教师新的挑战。 如何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那么首先要爱孩子。师爱是最为公众期待的,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喜欢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交朋友,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到问题要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理事情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同时教师要重视法律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要尊重学生,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首先要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完美的人格,重视教师职业的修养和个性魅力。如教师的形象,既要“严格认真” 、“德才兼备”,又要“热情活泼” 、“幽默风趣”;其次对教师本身素质要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机智等性格;再次对自身形象有所追求,既要文明、自然,又要有举止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除了以上几点意外,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洁身自好,以身作则,以身立教,以德服人,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学生不仅仅渴望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很多学生喜欢有师爱的老师,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魅力。学生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所有的为师之道就是把学生当做人来看的,当做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有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训斥,不要体罚,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四讲一树”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做孩子喜欢的老师! 3 我为教育添光彩征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