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气体知识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稀有气体知识点
名称
“noble gases”在十九世纪被化学家发现以来,由于深入理解其性质而多次改名。原本它们被称为 HYPERLINK /view/30601.htm \t _blank 稀有气体(rare gases),因为化学家认为它们是很罕见的。不过,这种说法只适用其中部分元素,并非所有都很少见。例如 HYPERLINK /view/10094.htm \t _blank 氩气(Ar, argon)在地球 HYPERLINK /view/9737.htm \t _blank 大气层的含量占0.9%,胜过二氧化碳;而氦气(He, helium)在地球大气层的含量确实很少,但在 HYPERLINK /view/2496.htm \t _blank 宇宙却是相当充沛,它占有25%,仅次于氢。所以化学家又改称为 HYPERLINK /view/101737.htm \t _blank 惰性气体(又称钝气,inert gases),表示它们的反应性很低,不曾在自然中出现化合物过。对于那些早期需借由化合物来寻找元素的科学家,这些元素是比较难以寻找的。不过,最近的研究指出他们是可以和其他元素结合成化合物(此即 HYPERLINK /view/2769835.htm \t _blank 稀有气体化合物),只是需要借助人工合成的方式。故最后改称为贵重气体(又称贵族气体、贵气体或高贵气体,noble gases),这个称呼是源自德语的Edelgas所翻译来的,是由雨果·埃德曼于1898年所定名。“noble”与黄金等的“贵金属”类似,表示它们不易发生 HYPERLINK /view/50843.htm \t _blank 化学反应,但并非不能产生任何化合物。 在中文译名方面,各有各不同的称呼。中国大陆全国 HYPERLINK /view/10445.htm \t _blank 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1年公布的《化学名词》中正式规定“noble gases”称为稀有气体一词。香港教育局的《中学化学科常用英汉词汇》称“noble gases”为(高)贵气体,而一般社会仍有使用惰性气体的称呼。而台湾方面,由国立编译馆的国家教育研究院建议常称“noble gases”为惰性气体,比较少用钝气、稀有气体等,也有被称为高贵气体。
稀有气体的得名
稀有气???的 HYPERLINK /view/63071.htm \t _blank 单质在 HYPERLINK /view/63153.htm \t _blank 常温下为气体,且除 HYPERLINK /view/10094.htm \t _blank 氩气外,其余几种在大气中含量很少(尤其是氦),故得名“稀有气体”,历史上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这是因为它们的原子最外层 HYPERLINK /view/2799152.htm \t _blank 电子构型除氦为1s外,其余均为8电子构型(ns2np6,均为上标),而这两种构型均为稳定的结构。因此,稀有气体的 HYPERLINK /view/41562.htm \t _blank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过去人们曾认为他们与其他元素之间不会发生 HYPERLINK /view/50843.htm \t _blank 化学反应,称之为“惰性气体”。然而正是这种绝对的概念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对 HYPERLINK /view/2769835.htm \t _blank 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研究。1962年,在加拿大工作的26岁的英国青年化学家N.Bartlett合成了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Xe[PtF6],引起了化学界的很大兴趣和重视。许多化学家竞相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先后陆续合成了多种“ HYPERLINK /view/2769835.htm \t _blank 稀有气体化合物”,促进了稀有气体化学的发展。而“惰性气体”一名也不再符合事实,故改称稀有气体。
HYPERLINK /picview/30601/30601/0/faedab64034f78f08f7a55b3191c32.html \o 查看图片 \t _blank ??通电的稀有气体放电管
发现史
1868年,天文学家在太阳的光谱中发现一条特殊的黄色谱线D3,这和早已知道的钠元素的D1和D2两条黄色谱线不同,由此预言在太阳中可能有一种未知元素存在。后来将这种元素命名为“氦”,意为“太阳元素”[1]。
20多年后,拉姆赛证实了地球上也存在氦元素。1895年,美国地质学家希尔布兰德观察到钇铀矿放在硫酸中加热会产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