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三化学专题第四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doc

发布:2017-04-28约1.39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4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4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综述 考点直击 考纲要求1.能识别一些物质变化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 4.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广州市 中考考察情况考点题型难易程度考查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选择题,填空题容易题、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催化剂命题规律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知识点近几年既有较容易层次的考查,又有较难层次的探究题方面的考查。涉及物质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考查,属于较容易层次的考查,还有就是关于催化剂概念的探究性考查,属于较难层次的考查。 知识点解析 【考点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本质 区别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只是微粒间的间隔可能发生改变宏观:有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改变,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微粒微观 区别多表现为形状、状态、大小等的改变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沉淀等现象实例石蜡熔化、水结冰、汽油的挥发等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判断 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相互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解读】 该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要求学生能识别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考题属于容易题,考查方式主要是选择题。 例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煤的干馏 B.烧碱潮解 C.饮水机中用活性炭吸附杂质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解析: A项:煤的干馏是指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项正确; B项:烧碱吸水潮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项错误; C项: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故C项错误; D项:空气本身中含有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方法点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主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并注意积累课本中常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示例。 例2.爆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爆炸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剧烈氧化 D.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识别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产生新物质,不能根据实验现象来判断。题目中如果只出现实验现象,没有说明实验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则无法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本题中爆炸属于实验现象,并没有说明爆炸是怎样产生的,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压力锅的爆炸属于物理变化,而火药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方法点拨 爆炸分为物理性和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属于物理变化,化学性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易错点:爆炸可能由物理变化引起,如锅炉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爆炸,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引起的,如炸药爆炸。 【考点2】物质的性质 性质类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性质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可知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注意:区分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性质在描述中往往用“能、会、易、难”等字眼加以区分。如: 变化性质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相互关系性质 反映 决定 变化说明:性质 反映 决定 用途,即通过性质可以推知该物质的用途,通过用途可以反推物质的性质。 【考点解读】 该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要求学生能识别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考题属于容易或中等难度题,考查方式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和文字信息题。 例1.(12日照)下列物质用途与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B.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