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子教本.doc

发布:2018-08-21约9.92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案 《流体力学》教案 PAGE 2 PAGE 19 济 南 大 学 教 案 2006 ~ 2007学年第二 学期 学 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 研 室 工程教研室 课 程 名 称 流体力学与设备 课 程 编 号 012206 课 程 类 型 专业基础课 授 课 班 级 材料0501 授 课 学 时 材料0501 任 课 教 师 赵蔚琳 济 南 大 学 教 务 处 制 第1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 第一章 绪论 概述本课程 第一节 流体定义、特征及流体的连续介质假设 第二节 流体的主要物理特性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流体力学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认识到流体力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了解流体力学研究对象、任务以及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2)掌握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易流动性、密度与重度、表面张力特性、连续介质力学模型、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等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流体的力学的任务、研究方法及发展史;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 重点:粘性。 难点:连续介质的概念,粘性的物理意义。 4、授课类型: 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教师讲授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流体力学研究的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40分钟) 2、流体的主要力学性质(50分钟) 8、思考与作业 课后上网浏览查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浏览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内容,做2~3道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应用练习题。下次课提问。 9、 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2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作用在流体的力 第四节 流体力学模型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第一节 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表面力和质量力区别。了解粘性与理想流体模型、压缩性与不可压模型等 2)理解静压强的特性;掌握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表面力和质量力。流体力学模型;流体静压强的定量描述、流体静压强的特性。 重点:表面力和质量力区别;流体静压强的特性 难点:怎样用反推法证明静压强的特性。 4、授课类型: 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教师讲授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作用在流体上的力(20分钟) 2、流体的力学模型(20分钟) 3、流体力学静压强的定量描述、(10分钟) 4、流体力学静压强的特性(40分钟) 8、思考与作业 课后上网浏览查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浏览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内容,做2~3道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应用练习题。下次课提问。 P12: 1-10选做 9、 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3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第二节 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第三节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欧拉平衡微分方程,掌握流体静力压强基本方程, 学会应用分析静力学问题。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欧拉平衡微分方程,.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等压面、压强的三种表示方法。 重点:欧拉平衡微分方程、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 难点:怎样用微元法推导微分方程、等压面 4、授课类型: 理论课 5、教学方法及课堂设计:教师讲授,根据本节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讲解式、引导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节内容。 6、教学手段:多媒体 7、教学过程设计: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1、欧拉平衡微分方程推导(40分钟) 2、流体静力压强基本方程推导(20分钟) 2、流体静力压强基本方程应用分析(30分钟) 8、思考与作业 课后上网浏览查寻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浏览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内容,做2~3道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应用练习题。重点掌握欧拉平衡微分方程、等压面的概念,流体静力压强方程。下次课提问。 9、 参考文献 10、教学后记 第4次课(2学时) 1、授课题目: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第四节 压强的计算基准及量度单位 第五节 测量压强的仪器 第六节 作用于平面壁上的液体总压力(简介) 本章小结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压强的三种表示方法,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度,压强三种量度单位。 2)掌握直管式测压管、U形管式测压管、压差计的测量原理。熟练计算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3、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压强的三种表示方法,直管式测压管、U形管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