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心》课件9.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2 在沙漠中心 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法国作家。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是撒哈拉航线的飞行员。在1935年的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利比亚沙漠。他的小说特点是围绕他本人的航空经历,描述了当时法国飞行员的惊险豪迈的生活。他的代表作有《南方邮件》《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 《在沙漠中心》选自《人类的大地》。《人类的大地》是一本由八篇文章组成的散文集,每章都有一个主题,独立成篇,从航线说到同志、飞行、飞机和行星、绿洲、沙漠、沙漠中心,最后归结到人。贯穿这些文章的线索是飞行员的感受、激情和思索,是一种崇高的“使命感”,是作者对友谊、责任、勇气、毅力的颂扬,是对人类、文明、战争、品质的深层思考。 一、读一读 硌 噎住 辐射 筛糠 疲倦 脐带 犁铧 真谛 卷土重来 芸芸众生 ɡè yē fú juàn huá shāi chónɡ yún qí dì 二、记一记 卷土重来: 领 略: 福 地: 芸芸众生: 死得其所: 真 谛: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指幸福的地方。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1.快速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请根据记叙内容划分文章层次,注意语言标志。 3.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1.快速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文章写了“我”濒临死亡的处境以及面对死亡,从痛苦绝望到坚定顽强的心理活动过程。 2.请根据记叙内容划分文章层次,注意语言标志。 第一部分(1~7段):在沙漠里濒临死亡痛苦挣扎的情景和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8~19段):将自己埋在沙子里宁静的心理活动。 第三部分(第20~21段):回归现实,继续走下去。 3.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示例1:感受到主人公遇险后碰到了一系列困难,很惊险。 示例2:感受到了沙漠的可怕。 示例3:遇险后,主人公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示例4: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有过一系列的斗争。 示例5:感受到遇险后,主人公有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 示例6:感受到主人公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主人公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 1.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 2.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得平静、乐观呢? 3.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不然那他是为了什么呢? 一、研读文本 1.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 遇到的困难: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感到呼吸困难;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 生理上的不适:(1)产生幻影 (2)感到疲倦、错乱 (3)呼吸困难 2.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得平静、乐观呢? (1)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2)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3)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4)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3.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不然那他是为了什么呢?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品析以下语句: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三、品析语言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写出了在生命面临缺水和寒冷双重威胁下死神即将来临的感觉。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贴切地描述出夜晚沙漠寒风对生命的威胁。 1.什么样的生活是你向往的生活?人生怎样才算成功? 发散角度1:我向往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成就一番伟业是人生成功的标志。古有秦始皇,今有毛泽东,他们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胆略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他们是我崇拜的英雄。 发散角度2:我喜欢一种平静的生活,平平淡淡做事就是人生的成功。尽管人类有许多杰出人物,但绝大多数的人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