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合成与加工复习题_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名词解释:
1.喷雾热解:将金属盐溶液喷到热风中,使其迅速挥发反应物发生热分解,分解成金属盐超细粒子的过程。
2.粒度频率分布:表示一系列HYPERLINK /view/1697328.htm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
3.共沉淀法:在混合的金属盐溶液中添加沉淀剂,即得到各种成分混合均匀的沉淀,然后进行热分解得到高纯度超细料的方法。
4.热压烧结:将干燥粉料充填入模型内施加压力,同时升温烧结的工艺。
5.超声波切削加工:把超声波振动的力有规律地加在刀具上,使刀具周期性地切削和离开工件的加工技术。
6.结构陶瓷:具有机械功能、热功能和部分化学功能的一类新型陶瓷材料。
7.热喷施釉:先进行坯料的素烧,后在炽热状态的素烧坯体上进行喷釉。
8.粒度累积分布:是指小于或等于某个粒径的所有离子的数量在全部颗粒中的所占的百分比。
9.烧结:随着温度的上升和时间的延长,固体颗粒相互键联,晶粒长大,空隙和晶界渐趋减少,通过物质的传递,其总体积收缩,密度增加,最后成为坚硬的具有某种显微结构的多晶烧结体的现象
10.注浆成型法:是指将注浆注入吸水性的模具中,在脱水干燥过程中同时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坯体的过程。
11.热等静压:将制品放置到密闭的容器中,向制品施加各向同等的压力,同时施以高温,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使制品得以烧结和致密化的方法
12.溶胶-凝胶法: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HYPERLINK /view/2123309.htm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HYPERLINK /view/53660.htm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HYPERLINK /view/175999.htm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凝胶经过干燥、HYPERLINK /view/52173.htm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13.热喷涂法:利用热源将喷涂材料加热至溶化或半溶化状态,并以一定的速度喷射沉积到经过预处理的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方法。
判断题
1、坯料的制备过程中,颗粒应符合要求,颗粒越细,烧结温度越高,烧结时间反而越少。(×)
2、非金属碳化物种,SiC是共价键化合物,具有与金刚石类似的结构。 (√)
3、热压烧结与常压烧结相比可以的显著降低成型压力。(×)
4、施釉的目的在于改善坯体的表面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5、制作坯料时常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如通过预烧使α-Al2O3转化为γ-Al2O3,提高原料纯度,改善产品性能。 (×)
6、粘土中Φ1um的细颗粒愈多,则可塑性愈强,干燥收缩大,干后强度低。(×)
7、二氧化硅在常压下有六种结晶态和一个玻璃态。 (×)
8、硅灰石作为碱土金属硅酸盐,在普通陶瓷坯体中可起助熔作用,降低坯体的烧结温度。 (√)
9、粉体的体积直径即某种颗粒所具有的体积用同样体积的球来与之相当,这种球的直径,就代表该颗粒的大小。 (√)
10、粉体的制备方法一般可分为粉碎法和合成法两种。 (√)
分析题
陶瓷工艺中常见缺陷及成因分析
点缺陷:产生于原子的热运动和热激发
线缺陷:产生于固化冷却或机械加工中
面缺陷:产生于表面能够很快从空气中吸附氧以降低表面能量
2.注浆成型、挤压成型和流延法成型的各自特点,分别适用于制作那种形状的产品
注浆成型
设备简单,技术容易掌握,生产成本低,坯体结构均匀。劳动强度大,操作工序多,生产效率低,生产周期长,石膏模占用场地面积大,注件含水量高,密度小,收缩大,烧成时容易变形,模具损耗大,不适合连续化、自动化、机械化生产。
对大小和形状复杂的制品都适用,能制出任意复杂外形和大型薄壁注件。
挤压成型
挤压成型是将经真空炼制的泥料,置于挤制机内,只需更换挤制机的机嘴,就能挤压 出各种形状的坯体。污染小,易于自动化,可连续生产,效率高。
适合生产管状、棒状产品的生产。
流延法成型
成型设备简单,工艺稳定,可连续操作,便于生产自动化,生产效率高。粘结剂含量高,收缩率大。
适合于制成小于0.2mm以下,表面光洁度好,超薄型的产品
3.如何制作大晶粒单晶?依据的原理及控制技术。
将结晶的物质通过熔化或溶解方式转变成熔体或溶液。再控制其热力学条件生成晶相,并让其长大。
原理:晶体生长的必要条件:一定温度条件下,溶液的浓度大于该温度下的平衡浓度(即饱和浓度)称过饱和,其大于的程度称过饱和度,它是溶液法晶体生长的驱动力。2晶体生长的充分条件:把溶液的过饱和状态控制在亚稳定区内,避免进入不稳定或稳定区。
控制技术:1溶剂的选择 单晶的培养溶剂的选择很重要,要注意选择 合宜的溶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