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对支气管炎合并心肌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系统护理对支气管炎合并心肌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儿科 江苏靖江 214500
摘要:目的 观察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炎合并心肌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支气管炎合并心肌炎的患儿随机数字法按住院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疤啰音消失时间、胸片复常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ST、CK、LDH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的AST、CK、LDH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对支气管炎合并心肌炎的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可缩短其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减轻的心肌的危害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提高价值。
关键词:支气管炎;心肌炎;系统护理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为呼吸道合胞病毒,临床表现以喘息、剧烈咳嗽和气促为主[1],常合并心肌炎症,导致心肌损伤,患儿易出现心力衰竭,严重者可造成患儿死亡[2]。因此做好支气管炎合并心肌炎和心肌损伤患儿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对提高疗效和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肌炎患儿开展系统性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支气管炎合并 心肌炎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按住院号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64例,采用系统护理)和对照组(n=64例,采用系统护理)。研究组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3个月~4岁,平均(15.76plusmn;3.45)月;发病至就诊时间1~10d,平均(3.32plusmn;1.63)d。对照组64例,其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2月~3.5岁,平均年龄(14.89plusmn;3.06)月;发病至就诊时间1-15d,平均(3.49plusmn;1.74)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方法等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诸福棠儿科学中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3];②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制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4];③患儿家长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②患儿有中毒性脑病;③患儿有明显的心力衰竭;④患儿有其它脏器伴随疾病。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包括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维持室内合适的湿度和温度,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吸氧和呼吸道护理,遵医嘱对患儿用药,静脉滴注时观察滴注速度,预防输液的并发症等,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1.3.2 研究组 研究组患儿入院时即对患儿病情、患儿家长的认知等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系统干预:①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主要是和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患儿家长多为年轻人,对患儿护理知识经验不足,易产生焦虑情绪,从而影响对治疗的依从性,护理人员通过经常与患儿家长沟通的方式,及时让患儿家长了解到支气管炎、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知识和目前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缓解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增加治疗的依从性。②营养护理 患儿在卧床休息的同时,注意增加其营养,以补足患儿生长和因疾病消耗的营养成分,这对于患儿的病情有益。及时和家属沟通,联合制订适合患儿的食谱,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出现厌食的患儿,可采用有充分营养的半流质,食量多餐,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增强机体抵抗感染的能力。③特殊护理 针对患儿的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呼吸困难患儿,要经常更换体位,防止肺部瘀血;口腔有痰者,可和家属联合,通过转换体位、轻拍背部等方式促进痰液排除,严重的患儿应给予雾化吸入或吸痰机;呼吸困难的患儿,给予吸氧,如伴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应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并及时向医生汇报患儿情况。④出院指导 出院前对患儿进行评估,估计评估结果叮嘱患儿家长出院后的注意事项、饮食建议,出院带药的服用,注意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复诊等。
1.4 评价标准 ①观察两组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胸片复常时间等指标;②治疗前后抽取患儿静脉血,观测患儿治疗前后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评估心功能变化。③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