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系统护理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疗效、负性情绪的影响.doc

发布:2018-01-30约3.4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系统护理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疗效、负性情绪的影响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疗效、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且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82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采用系统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疗效及抑郁、焦虑情绪障碍改善情况差异。结果:患者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等情绪障碍评分均降低,生活质量(QOL-BREF)评分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lt;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lt;0.05。结论:系统护理可提高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负性情绪的改善,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系统护理;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负性情绪;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482-02 反流性胃炎是一种以反酸、胸骨后烧灼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现代医学病因尚不明确,治疗多采用制酸护胃及促进胃肠动力等药物干预治疗,效果多不理想。疾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病情久治不愈、迁延反复,导致大多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影响治疗效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上治疗情绪障碍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随着现代护理学及基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学者主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积极实施科学有效护理干预以提高临床疗效。我们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在此汇报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共82例,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组,观察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46.47plusmn;10.92岁,病程4.65plusmn;2.32年;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6.86plusmn;9.87岁,病程4.36plusmn;2.27年。两组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gt;0.05。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存在上腹胀痛,餐后饱胀等临床症状,均行钡餐造影及电子胃镜确诊,并已知情同意者;②均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③自身无心、肝、肾等组织器官严重疾病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擅自退出研究者;③存在胃癌、胃溃疡等胃部疾病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系统护理干预,干预时我们应从每位患者的个人需求入手,结合病情、心理特点制定干预方案。(1)心理护理:疾病日久不愈,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责任护士需以亲切的态度,耐心地安抚患者,倾听患者诉说,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对于心理状态出现波动的患者应及时做好充分沟通,保持患者心情舒畅,并积极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共同营造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的良好环境。由于部分患者较羞涩,不愿在病房与医护人员积极沟通,我们可建立医疗微信群,定期有医护人员在线,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从而缓解其焦虑情绪。(2)健康宣教:健康宣教的形式可采用床边示范、讲座等方式,对本病的病因,药物治疗等相关知识进行宣讲,并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3)饮食及用药: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建议,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服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应告知医生并行相应处理。制定饮食计划时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搭配,不偏食,不挑食,禁食辛凉刺激食物,并就餐规律,定量。(4)行为干预:根据患者病情制订运动计划,比如饭后散步半小时、晨起打太极拳,并叮其认真执行,避免餐后即卧床休息。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SAS、SDS评分,生活质量(QOL-BREF)评分改善情况。采用SAS 和 SDS 量表评价抑郁及焦虑情况,依据各自表中20个项目出现的频度分别记为1、2、3、4分。QOL-BREF量表即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汉化版,心理、生理、社会及环境4个维度,共26 个条目,5级评分制,分值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2)比较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差异。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疗效标准: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已完全消失,胃镜下黏膜组织正常,已无胆汁反流;有效:临床症状及胃镜下黏膜显著改善,胆汁反流缓解;无效: 临床症状、胆汁反流及胃镜下黏膜组织均无明显改善[2]。 1.4统计方法 SPSS17.0统计分析,均用双侧检验,统计前进行正态分布检测,计量资料数值以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