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优秀市政道路公路施工项目设计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沈阳市优秀市政道路公路施工项目设计方案
一、 编制依据
1、《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141-90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
3、《公路沥青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4、《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6、《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02-83
7、《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8、《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1-90
9、《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2-90
10、迎宾路道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 051060
二、工程概况
1、道路工程
1.1 沈阳市迎宾路位于于洪区,是沈阳市西部连接二环快速路与三环环城高速公路的主要道路,沈阳市迎宾路道路排水改造工程一标段起点为沈大辅路,桩号-K0+147.89,终点为K1+400。
1.2 道路平面设计
本次迎宾路改造保持现状道路中线不变,将原有机动车道双向6车道扩宽为双向10车道,-K0+147.89-K0+000为沈大辅道,全宽29.4米;北李官收费口至铁路专用线全宽60米。
沈大辅道以抛物线形式连接。沈大辅道、北李官收费口与迎宾路交叉口衔接段,有2根电线杆,广告牌进入了机动车道。和泰馨城人行道外侧有广告牌。应予排迁或拆除。
1.3 道路横断面设计
根据初步设计及业主要求,以尽可能不破坏原有断面结构,合理分配各种类型道路宽度,不进行拆迁为原则。原有机动车道路面进行补强处理,严重破损的地方进行翻建。
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人行非机动车混行车道采用1%的直线横坡;土路肩采用向外2%的直线横坡。
改造后标准横断面为:
1.3.1 沈大辅道-北李官收费口:
1.5m(土路肩)+26.4m(机非混行车道)+1.5m(土路肩)=29.4m
1.3.2 北李官收费口-铁路专用线:
4.5m(人行道)+4m(非机动车道)+2m(绿化带)+39m(机动车道)+2m(绿化带)+4m(非机动车道)+4.5m(人行道)=60m
道路纵断设计
迎宾路道路纵断设计以旧路补强设计控制设计高程,同时考虑现有非机动车道基础利用。最大纵坡为1.54%,最小纵坡为0.05%。最小凸曲线半径为5800米,最小凹曲线半径为14500米。
1.5 道路结构设计
1.5.1 沈大辅道-北李官收费站
沈大辅道为机非混行车道,除交叉口扩大部分需新建外,原有路面结构补强。
1.5.2 北李官收费站-铁路专用线
拆除原有绿化带新建为机动车道;原有机动车道补强,严重破损的地方进行翻建。原有非机动车道补强处理,靠近机动车道一侧修建设2m宽绿化带。人行道利用原有结构,刨除旧方砖补强处理。
改造后人行道宽4.5m,保留原人行道树木,砌筑树池(1.25*1.25m)纵向间距为5m,以现状树木间距为准。树池内铺设网状透孔砖。人行道外侧设置JQ1010型花岗岩边石。
红线以外至建筑物或围墙结合现状,铺设方砖并设置树池(1.25*1.25m)
,纵向间距为5m;或作为绿化带处理。
1.5.3 红线外方砖结构同人行道补强结构。
1.5.4 机动车道翻建结构同新建机动车道结构。
1.5.5 沈大辅道-铁路专用线段道路中心线两侧1.7-2m左右均有一条纵向主裂缝,由主裂缝向周围网壮发展,本次改造在5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下面,调拱料上面铺设玻璃格栅。玻璃格栅铺设在主裂缝处。铺设玻璃格栅前应用沥青将主裂缝填塞。
新旧路机动车道衔接位置,铺设玻璃格栅。
1.5.6 道路结构
1.5.6.1 新建机动车道: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I)
5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
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30I)
洒透层沥青(0.9升/平方米)
30cm水泥稳定砂砾(厂拌,5%)
20cm级配砂砾(最大粒径5.3cm)
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5%)
1.5.6.2 机动车道补强结构:
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I)
5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
洒粘层沥青(0.4升/平方米)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调拱(AC-25I)
清扫旧路路面
旧路结构层
1.5.6.3 新建非机动车或行人与非机动车混行车道结构: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I)
5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
洒透层沥青(0.9升/平方米)
20cm水泥稳定砂砾(厂拌,5%)
20cm级配砂砾(最大粒径5.3cm)
碾压路床(重型击实压实度≥93%)
1.5.6.4 非机动车道补强结构:
调拱厚度小于等于10cm,采用如下结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