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值与处理讲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2010 学时: 6周-11周 共24学时 35人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成绩:点名+笔试 教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防止》(第三版)王赫 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参考资料: 《钢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雷宏刚 编著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3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2学时) 第二章 砌体结构质量事故(4学时/ 6学时)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6学时/ 12学时) 第四章 钢结构质量事故(4学时/ 16学时) 第五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事故(6学时/ 22学时) 随堂考试(2学时/ 24学时)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2学时) 内容: 1.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1.2 施工质量事故的分类 1.3 建筑质量事故原因综述 1.4 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案例1-5】混凝土麻面掉角蜂窝露筋和空洞事故 某剧场挑台柱截面配筋如图(b)所示。在14根钢筋混凝土柱子中有13根有严重的蜂窝现象。具体情况是:柱全部侧面面积142m2,蜂窝面积有7.41 m2,占5.2%;其中最严重的是K4,仅蜂窝中露筋面积就有0.56 m2。露筋位置在地面以上1m处,正是钢筋的搭接部位。 事故原因: 混凝土灌注高度太高。7m多高的柱子在模板上未留灌注混凝土的洞口,倾倒混凝土时未用串筒、溜管等设施,违反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及“柱子分段灌注高度不应大于3.0m”的规定,使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已有离析现象。 灌注混凝土厚度太厚,捣固要求不严。施工时未用振捣棒,而采用6m长的木杆捣固,并且错误地规定每次灌注厚度以一车混凝土为准(约厚40cm),灌注后捣固30下即可。此规定违反了施工验收规范中关于“柱子灌注厚度不得超过20cm”的界限。 柱子钢筋搭接处的设计净距太小,只有31~37.5mm,小于设计规范规定柱纵筋净距应≥50mm的要求。实际上有的露筋处净距为0mm或10mm。 事故处理: 剔除全部蜂窝四周的松散混凝土;用湿麻袋塞在凿剔面上,经24h使混凝土湿透厚度至少40mm~50mm;按照蜂窝尺寸支以有喇叭口的模板,灌注加有早强剂的C30(旧混凝土为C20)豆石混凝土;养护14昼夜;拆模后将喇叭口上的混凝土凿除。除以上补强措施外,还应对柱进行超声波探伤,查明是否还有隐患。 1.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1)从工程事故中吸取教训,以改进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从而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目前学校中安排的土木工程的建设的有关课程,绝大部分是从正面学习,自成体系。质量事故的发生,会给社会造成经济损失,有时还会引起人员伤亡,这从反面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从事故中吸取教训,有利于对正面学习到的规律和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运用得更正确。 (2)掌握事故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因设计和施工的失误或管理不善而引起的事故,是工程技术人员经常遇到的。如何正确处理事故,对事故原因分析、残余承载力的判断及修复加固的措施等问题,这与设计和建造新建筑有较大的不同,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1.2 施工质量事故的分类 按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必须满足以下各项功能的要求: (1)能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 (2)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在正常的维护条件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4)在偶然作用(如地震作用、爆炸作用、撞击作用等)发生时及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 按事故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施工质量事故可分为: (1)施工质量事故(或一般质量事故),有下列后果之一者。 ①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 ②影响使用功能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严重施工质量事故,有下列后果之一者。 ①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含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②严重影响使用功能或结构工程安全,存在重大隐患的; ③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施工质量事故。造成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死亡2人以上。 分为四级: 一级:死亡3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 二级:死亡人数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100 ~ 300万元。 三级:死亡3~9人, 重伤2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 ~ 100万元。 四级:死亡2人以下,重伤3~19人,直接经济损失10 ~ 30万元。 1.3 建筑质量事故原因综述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已发生的质量事故分析,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3 建筑质量事故原因综述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已发生的质量事故分析,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