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走进Arduino的世界-高中信息技术Arduino开源硬件系列课程说课稿.docx
第1课走进Arduino的世界-高中信息技术Arduino开源硬件系列课程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Arduino开源硬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制作兴趣。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核心,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本内容,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引入Arduino开源硬件的概念,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Arduino的特点和优势。
2.介绍Arduino编程环境,教授基础的编程知识和编程技巧,使学生能够利用Arduino完成简单的项目。
3.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一个简单的Arduino项目,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Arduino开源硬件的学习,提高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制作领域的兴趣与认识。
2.计算思维:训练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通过Arduino编程实践,发展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Arduino项目制作,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创新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了解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
-学生在物理课程中接触过电路和电子元件的基础知识。
-学生可能对编程语言(如Python、Scratch)有一定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电子产品具有浓厚的兴趣,愿意探索新知识。
-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跟随指导进行编程实践。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既有喜欢独立探索的,也有偏好团队合作的学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初次接触Arduino编程和硬件连接,可能感到操作复杂,难以入门。
-编程过程中可能遇到语法错误和逻辑问题,需要耐心调试和解决。
-项目制作中可能遇到硬件故障或兼容性问题,需要学会查找资料和寻求帮助。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结合讲授法介绍Arduino的基本概念和编程环境,同时采用案例研究法,通过展示经典Arduino项目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2.设计动手实验和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Arduino编程和硬件连接技巧,如制作简易电子游戏或自动化装置。
3.利用多媒体教学,如视频教程和在线资源,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Arduino开源硬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Arduino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Arduino在现实中的应用图片或视频片段,如智能小车、智能家居等,让学生初步感受Arduino的魅力和实用性。
-简短介绍Arduino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在科技制作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Arduino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Arduino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Arduino的定义,介绍其作为一个开源硬件平台的特点。
-详细介绍Arduino的硬件组成部分,如微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等,使用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讲解Arduino的编程原理和简单程序结构。
3.Arduino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Arduino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Arduino项目案例进行分析,如温度控制器、自动浇花系统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制作过程、使用到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以及其社会意义和实际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并讨论Arduino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Arduino项目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项目的可行性、所需材料、编程思路以及可能遇到的难题。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Arduino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项目主题的选定、预期效果和实施计划。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