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年高考政治哲学生活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共45张).ppt

发布:2018-02-19约8.38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课标Ⅰ2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 【考点定位】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 (2015年课标卷Ⅰ16)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考点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②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阶级斗争 改革 特点:非对抗性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解 决 1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考点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改革:P92 1、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 3、社会主义改革的作用   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 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社会发展 基本矛盾 阶级斗争 改革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总结: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注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2.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注意: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注意:~~~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5.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注意:~~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决定 反作用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实践 通 过 不 断 解 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过程是曲折 的 实现 途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 社会 —改革 小结 【考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2016江苏31)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人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考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P92-95) ?1、?人民群众的概念 (1)含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