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期末复习–2–72学时.ppt

发布:2017-05-04约5.2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域网中的数据交换技术综述 电路交换 存储-转发交换 数据报交换 在数据报方式中,分组传送之间不需要预先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连接”; 源主机所发送的每一个分组都独立地选择一条传输路径(每一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每个分组在通信子网中可能是通过不同的传输路径到达目的主机。 顺序发送的分组可能乱序到达目的站,需要重新排序 虚电路方式 虚电路和数据报方式比较 ATM技术概述 基于信元Cell的交换 ATM信元是信息传送的基本载体 长度为53字节,定长 5个字节的信头,48个字节的净荷 面向连接的传输 虚电路方式,融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优点的交换方式 第5章:介质访问控制 1.局域网采用的协议标准是什么?在该标准中将数据链路层分为哪两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功能。 LLC层:保证站点之间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MAC层:解决多个站点对共享信道访问问题 2. CSMA/CD是以太网解决介质共享问题的核心技术,描述它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技术.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 CSMA/CD(CSMA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1、CSMA/CD 基本思想: 某站点想要发送数据,它必须首先侦听信道; 如果信道空闲,立即发送数据,并进行冲突检测; 如果信道忙,继续侦听信道,直到信道变为空闲,立即发送数据,并进行冲突检测; 如果站点在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冲突,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并等待一随机长的时间,重新侦听信道。 CSMA/CD技术实现 1.先听后发:载波侦听技术 2.边发边听:冲突检测技术 3.冲突停止:发送“冲突加强”信号 4.延迟重发: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先听后发:载波侦听技术 以太网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通过判断总线的电平是否出现跳变来判断 总线忙闲,实现载波侦听 边发边听:冲突检测技术 1)发送站点采用比较法检测冲突:发送同时接收总线上的信号,与发送出去的数据比较是否一致 2)接收站点采用编码违例法检测冲突: 检测编码是否符合曼彻斯特编码规则,不符合就认定为发生冲突。在检测到冲突后采用阻塞加强信号也是为了增加编码违例的位数,使其他站点快速检测到。 延迟重发: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确定基本退避时间片B,取冲突窗口值 定义参数k,当重传次数不超过10时,k=重传次数;当重传次数大于10, k=10.即k=Min[重传次数,10]。 从离散的整数集合[0,1,…,(2k-1)]中等概率的随机取出一个数,记为r。 重传所需的时延就是r倍的基本退避时间,即r* B 当重传达16次仍不能成功时(这表明同时打算发送数据的站太多,以致连续发生冲突),则丢弃该帧,并向高层报告。 冲突窗口的概念 1. 为什么在发送过程中可能冲突? 2.最长多长时间可以检测到所有可能的冲突? ------冲突窗口 冲突窗口的概念 3. Ethernet地址、帧格式 以太网的最小帧长度问题:要求以太网帧至少需要冲突窗口时间才能传完,保证冲突信号返回时,传送仍在继续 4.地址解析协议ARP (5.5.1节) ARP协议的作用 ARP协议的工作过程 5.交换机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特点 避免环路形成的广播风暴——STP协议 交换机的转发方式 VLAN的主要作用 比较网桥与交换机的异同: 速度、端口密度 交换机的特点 交换机依据帧中的地址信息进行转发,是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连接设备 将网络分隔成多个网段,每个端口为一个独立的冲突域,减少了冲突范围,提高了网络效率 交换机能够同时在多对端口间无冲突地交换数据帧 交换机不限制广播帧 有可能产生广播风暴,必须采用生成树算法解决 其他 传播时延与传输时延的区别、传播速度与传输速度的区别 冲突域与广播域的区别 X BASE (–)Y中X Y的含义 第6章:网络层 1.IP协议提供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2.IP数据报格式(下页)、 IP数据报的分片与重组 3.IP地址(多做练习): 类别判断、特殊IP地址(下页) 、 根据主机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计算所在子网地址 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划分子网 无类地址表示形式:a.b.c.d/x    a.b.c.d地址的前x比特是IP地址的网络部分,这x比特被称为前缀,x被称为前缀长度 特殊的IP地址 1.127.x.x.x -----”环回地址” 2.所有主机标识中各位全为0的IP地址----网络地址 3.所有网络标识中各位全为0的IP地址:表示该网络中特定的主机 4.所有主机标识中各位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