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讲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技巧.ppt

发布:2016-08-02约3.52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元认知知识指,对自己的认识能力、任务和认知策略的知识。 元认知调节包括各种执行功能,如计划、资源分配、检测、检查、错误检测和纠正等。 元认知体验指,在元认知调节中产生的有意识的体验。 * 元注意的缺陷 元记忆的缺陷 执行过程与策略使用的缺陷 阅读中的元认知缺陷 写作中的元认知缺陷 数学学科内的元认知缺陷 * 4.2 元认知与学业不良 有效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具有较高水平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技能与有效学习间的关系远比特定能力缺损与学业失败之间的关系明朗得多。 各种元认知和认知策略的干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习受到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元认知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对这些因素的组织和协调作用,因而在学习中成为高层次的、关键性的要素。 * 4.3 元认知与学业成就 自我提问是通过一系列问题,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进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元认知能力的方法。 波利亚(Poliya)提问模式。 * 通过自我提问来训练元认知 * 理解问题阶段:未知条件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已知条件足以确定未知量吗?多余还是不足? 拟定计划阶段:过去见过这类题吗?若见过,它是否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出现?我能用未知条件相同或相似的熟悉问题的答案来解决这类问题吗?如果不能,再问,我能从已知条件中产生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我用上所有的条件和数据了吗? 执行计划阶段:能清楚地认定每一步都是对的吗?能证明它是对的吗? 回顾步骤:我能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吗?我能检验推理过程吗?我能在其他问题上运用这个结果或方法吗? * 本 讲 结 束 * * * 第七讲 学习的认知观:信息加工 郝 宁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nhao@psy.ecnu.edu.cn * 本 讲 纲 要 *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兴起 信息存储 认知过程 元认知 1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兴起 社会背景:二战时军事的需求与战后的国际竞争。 哲学背景: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纷争。 科技背景:语言学、控制论和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的影响。 心理学背景:行为主义的危机、完型心理学学派的影响、知觉研究新方向的影响。 * 1.1 历史背景 20世纪50年代前,行为主义占优势地位,对人类语言发展的研究很薄弱。 行为主义用“S-R”公式和强化,来解释语言的获得。 * 1.1.1 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乔姆斯基的反驳: (1)婴儿的呀呀学语,自说自话现象。 (2)婴儿能够说出以前从未听到过的话。 人存在某种“言语获得装置”,研究语言问题,应考虑内部心理活动过程。 * 申农的通用通讯系统 * 1.1.2 信息论的启发 消息源 传送器 通道 接受器 目的地 噪音源 消息 信号 接受到 的信号 消息 图1 申农的通用通讯系统 (引自“通讯的数字理论”,1948) 认知心理学从通讯科学理论引入以下概念: (1)信息装置; (2)信息编码; (3)通道容量; (4)系列加工和平行加工。 * 评价 (1)提供了可用的类比和术语; (2)引导心理学重视人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 (3)对后来与计算机的类比,提供了过渡和桥梁。 * 计算机例示了对逻辑符号的操作。 可将心理活动理解为对符号的操作或加工过程。 认知心理学从计算机科学借用的概念: (1)符号操作(符号处理)系统; (2)程序层次(程序水平)分析。 * 1.1.3 计算机科学的启发 * 1.1.4 托尔曼的理论 将中介变量引入对人类行为的探讨中。 B=f(S、P、H、T、A) S指环境刺激,P指生理内驱力,H指遗传,T指过去经验或训练,A代表年龄。 由“S-R”转向“S-O-R” 二者在如下方面存在差异: (1)对学习的实质看法不同。 (2)对“学生学到什么”看法不同。 (3)对学习者看法不同。 (4)对研究方式的认识不同。 * 1.2 与学习的行为主义观的比较 * 1.3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外 部 环 境 反应器 受纳器 感觉记忆 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反应生成器 元认知 注意 编码 编码 提取 复述 图2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 2 信息存储 信息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遗忘 遗忘 遗忘 复述 提取 注意 复述 2.1 记忆系统 图3 三级记忆系统 三种记忆系统的差异: (1)刺激信息保持时间方面; (2)信息存储的容量限制方面; (3)刺激信息的输入与信息转移的方面; (4)对刺激信息的认知编码方面; (5)遗忘机制方面。 * * 符号-网络模型 金丝雀 鸟 翅膀 是一只 有 节点代表概念。 箭头表示关系(不可逆)。 搜索是在网络节点间进行的。 2.2 知识的表征 * 层次语义网络模型 概念节点不再按照层次组织。 兴奋将沿与其他节点的联结路径扩散出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