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初一语文《纸船》教学实录.docx
[键入文字]
初一语文《纸船》教学实录
?授课教材
?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1.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同写
?
?2.读懂诗意、读出诗情、读出画面、读写创新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
?教学实录
1
[键入文字]
?
?一、导入新课──激情
?
?师:不知你是否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华山下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
子。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成人时,自己却累花了眼苦驼了背。一天儿子爱上了
一位居住在深山里的姑娘,却不知她是一只千年狐精。一日,两人在湖边散步,姑娘
饿了,竟提出要他把他母亲的心捧来给她吃,更想不到的是他竟然一口答应了。儿子
跑来,拿起刀,就将睡梦中母亲滚烫的心挖了出来,然后飞奔回去。不料在跨过小沟
时,竟被杂草绊了一跤,将心摔出老远老远。这时传来一个声音:儿呀,快起来。摔
疼了吗?说话的是母亲那颗血淋淋的心。
?
?如果说这是一个寓言故事,那么下面的报道却是真实的: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
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
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
?同学们,不知你在听到这些故事和报道时,你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你联想到了什
么?请用一句话或一句诗加以表达。
?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生含泪)
?
?生:让我联想到了一句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班情不自禁地跟着大声齐背)
?
?(评点:由真情故事导入,营造课堂氛围,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情
感。)
2
[键入文字]
?
?师:是啊,母爱如春光,沐浴着孩子的心灵;母爱如甘霖,滋润着生命的幼芽。世
上没有一个母亲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作为孩子的你,是否知道母亲的生日
呢?(两三个学生举手。)
?
?师: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无一人举手。)
?
?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
沟通与交流。相信在这节课后,大家定会有所触动并有所行动。今天,我们就随着中
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借助《纸船》与母亲倾情对话。请大家翻开
书的131面,放声朗读《纸船》。
?
?(评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自然引入诗歌殿堂。)
?
?二、美教美读──入情
?
?1.读懂诗意
?
?(生初读课文。)
?
?师: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
?
?生:这是一个游子对母亲的思念。
?
?师:从哪里看出的?请再读。
3
[键入文字]
?
?生:结尾1923年8月27日太平洋舟中,表明这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
的母亲深情的呼唤。
?
?师:这位同学很会读书,善于结合写作背景来体味诗人的情感。那么诗人是用什么
具体意象来抒写对母亲浓浓的思念的呢?
?
?生:纸船。
?
?(评点:关注文本,关注学生,读懂诗意是基础。)
?
?2.读出诗情
?
?师: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浓缩在纸船里,同时还蕴藏在字里行间里。还有哪些词语表
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请默读。
?
?生:从来不肯总是仍是总希望这些词语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执著思念。
?
?生:至爱含着泪爱和悲哀这些词语更是直接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
?
?师:你认为怎样朗读才能更充分地表达诗人的这种感情呢?两人为一组互读,结合
例句来谈谈你的体会。
?
?(生互读。)
?
4
[键入文字]
?生:要注意重音。
?
?师:你能否结合例句给大家作一个示范?
?
?生: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
?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
?
?生:他读出了重音。但我觉得读时语速还应再慢些、舒缓些,这样就能更充分地体
会到诗人对母亲的浓浓的思念。
?
?师:想不想试试,体会一下?
?
?生: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响起掌声)
?
?师:诗歌,读准了节奏就读懂了诗意。要读出诗情,你觉得还应注意什么?
?
?生:还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感情,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进入诗的意
境,读得深情、低沉。
?
?(评点: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朗读体验代替了教师的架空分析;诗歌
以读为本。)
?
?师:是啊,入情才能入境。吟诗,就是要带着美好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