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下室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含车库).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交底内容:
1、施工准备
1.1.作业条件
1.1.1办完钢筋隐检手续,注意检查墙筋塑料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核实甩出的墙筋是否进行了水平梯子筋定位绑扎。
1.1.2检查模板下口、洞口及角模处拼接、边角加固是否可靠,连接件是否牢固。
1.1.3检查并清理模板内残留杂物,用吸尘器清理干净。
1.1.4振捣棒、计量器具等,经检查、维修能正常工作。
1.1.5检查电源、线路,并做好夜间施工照明准备。
1.1.6控制混凝土墙体标高的结构50cm水平制线已上返作好标志。
1.1.7沿墙布置脚手架作业平台,准备两张1000×600mm竹胶板作下灰点档板随作业移动。
1.1.8浇筑用马道机具及浇筑施工人员准备就绪。
1.1.9墙体甩出钢筋根部300mm范围内全部系塑料布。
1.2.机具准备:塔吊、汽车泵、地泵、布料杆、铁锹、木抹子、小白线、标尺杆、Φ50、Φ30型振捣棒、灰槽。
2、施工方法
2.1.工程概况:本工程混凝土均采用商品混凝土,地下车库墙体为C30,外墙抗渗等级P8;地下室墙体混凝土等级为:10#、11#、12#楼-2层为C45,外墙抗渗等级P8;10#、11#楼-1层为C50,12#楼-1层为C45,外墙抗渗等级P8;框架柱混凝土等级为C40;地下部分按后浇带划分为12个流水段。
2.2.工艺流程: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拆模、养护
2.3.操作工艺
2.3.1混凝土的运输
2.3.1.1墙体混凝土由汽车泵泵送(地泵泵送),由经理部决定。
2.3.2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2.3.2.1墙柱浇筑混凝土前,先用同混凝土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对输送泵管润滑,清洗过的砂浆运至场地外的灰槽内,严禁浇筑到墙柱内。
2.3.2.2用新的同混凝土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在底部接槎处浇筑30~50mm厚砂浆层,并振捣均匀、密实。
2.3.2.3每次浇筑高度不应超过40cm,分层浇筑振捣。混凝土下料点应均匀、分散布置,墙体连续浇筑首尾相接间隔时间常温下不超过初凝时间。
2.3.2.4洞口浇筑时,应使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对称均匀,振捣棒距洞边30cm,并从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
2.3.2.5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用标尺杆控制,分层厚度在标尺杆上用油漆标记,夜间施工检查时应用低压安全手把灯照明。
2.3.2.6振捣:插入式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400mm。振捣上层时必须插入下层至少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门窗洞口两侧暗柱、纵横墙交接处、导墙接茬处要重点振捣密实,钢筋密度较大时,采用30棒插入振捣或模外加振。预留洞口下部混凝土浇筑时和不易振捣处必须加强模外振捣。每一振捣点延续时间为20-30秒且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泛出气泡、不再下沉为准。浇筑及振捣时尽量少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预埋盒。
2.3.2.7墙上口找平:混凝土浇筑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墙体顶标高将墙顶表面找平,由于在振捣良好的混凝土表面留有一层10~20mm厚的浮浆层,为保证墙体与顶板的混凝土粘接密实,找平时应使墙顶标高高于板底标高30mm,按上部结构50cm水平控制线下量。拆模后,弹线切割剔凿保证墙的高度进入顶板内5mm。
2.3.2.8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前将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石子及软弱的混凝土层剔凿冲洗干净,然后在接槎处铺一层30~50mm厚与混凝土同强度的水泥砂浆,浇筑混凝土后要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2.3.3拆模养护:拆模前需填写拆模申请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拆除。拆模后及时进行浇水养护。
3、质量标准
3.1主控项目
3.1.1混凝土养护必须符合本交底内容的要求。
3.1.2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分层浇筑时,应在底层混凝土浇筑初凝时间以内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2一般项目
3.2.1混凝土振捣密实,墙面及接槎处应平整,不得有孔洞、露筋、缝隙夹渣等缺陷。
3.2.2允许偏差:轴线位置:5㎜;垂直度:5㎜;平整度:3mm; 墙柱宽:±3㎜;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10㎜;保护层厚度:+5㎜,-3㎜;电梯井长宽对中心线偏移:20mm。
4、其他注意事项:
4.1成品保护措施
4.1.1混凝土浇筑至最后完工时,要保证甩出的钢筋的位置准确。混凝土终凝前不得扰动墙筋。
4.1.2应保护好预埋件及水电预埋管等。
4.2环保措施
4.2.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石子、砂堆积成方,保持现场清洁.
4.2.2加强对工人的教育,严禁在夜间大声喧哗,避免造成噪声污染。
4.2.3施工现场人走灯灭,减少资源浪费。
4.3职业安全措施
4.3.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4.3.2施工作业架要搭设牢固。
4.3.3上下作业要搭设简易爬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