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2例临床体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2例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20-01
【关键词】腰椎 椎间盘突出 穴位注射 推拿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LDH)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临床中绝大多数患者因担心手术风险,故乐意接受保守疗法治疗。我院2007年9月――2010年12月共诊治腰椎盘突出患者21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2例,其中男128例,女84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4岁,平均42岁。腰部外伤史47例,受凉史60例,主诉腰痛156例,单侧下肢放射痛127例,下肢麻木65例,单侧下肢放射痛麻木58例,趾背伸力减弱25例,脊柱侧弯102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10年。全部经CT确诊。L2-3椎间盘突出40例,L3-5椎间盘突出140例 ,L5-S1椎间盘突出30例,椎间盘脱出2例,经治无效手术。
2 治疗方法
2.1 穴位注射:取病变部位的腰椎脊突旁开0.5-1寸夹脊穴,部分患者依据临床症状,配合八?穴用利多卡因0.2g、 维生素B1 0.1g、 а-糜蛋白酶4000U、 地塞米松5mg,上药混匀备注,局部严格消毒,6号注射器在选定部位,针头向脊柱方向略斜刺2-4cm提插有针感后,(患有糖尿病,骨质疏松者去地塞米松)缓慢注入药物2ml,拔除针头,压迫针眼片刻。注射后平躺10min观察其有无不良反应。隔日1次。
2.2 推拿方法:A.常规推拿:在患侧腰部,先施循经拿、揉 、按、捏法以缓解因腰椎间盘突出而引起腰背肌痉挛,再以揉法及分筋手法,在每一压痛点治疗30s,从而使粘连松解。而后施以B专科手法:①.扳法即患者取侧卧位,下面一条腿伸直,上面一条腿尽量向腹部屈曲,两手交叉放于脑后,患者眼睛尽量向后处看,医患相对而立,以两肘分别放患者肩内侧肩外侧,嘱患者放松反向用力致患者腰部不能再转时,突然施力患者腰部多有弹响。然后反向依法再施,再后以揉拍法放松肌肉全部手法约20min.。②.引腰法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一手从双下肢穿过,另一手放腰部有压痛腰椎处,用力抬双腿向上时按压腰部,双手配合2-3次。③摇髋法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一手握踝部一手扶膝,做大腿以髋关节为轴顺逆时针8-10次。④.直腿抬高法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肢尽力抬高时按压足底,以患者能忍受为度2-3次。
2.3 牵引伸拉法:冀州照亮医药公司YZ-B腰椎治疗仪,患者仰卧位,牵引重量以体重35-50%为宜,每次牵引25min。老年患者,或骨质疏松者牵引时间15min。依据患者症状可增减牵引量,致患者临床证状缓解。.
治疗时穴位注射,次日推拿牵引7次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3疗程,统计疗效。
3 疗效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临床痊愈腰部困痛下肢神经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0°以上,腱反射下肢肌力腰腿活动恢复正常,随访一年未发。显效腰部症状腱反射下肢活动显著改善,直腿抬高70°以上,或临床治愈一年内又发作。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212例患者临床治愈104例占49%,显效96例占45.2%,无效12例占5.8%。
4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骨科采用手术治,但因风险高,疗效不完全理想。治疗后早期易出现椎间盘炎、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中远期易出现神经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腰椎不稳⑴。而采用本法疗效好,见效快,痛苦少。穴位注射具有通络止痛作用,复合液注入穴位,具有消除神经水肿、组织无菌炎症,解除疼痛以及调节与修复神经的作用。临床应注意,诊断明确、定位准确、以便选穴治疗,否则疗效不佳,必须严格局部消毒,防止椎间盘炎的发生⑵。牵引、推拿可以解除腰肌痉挛,有利于改变膨出椎间盘与神经根位置关系,缓解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松解粘连组织,达到调整和恢复脊柱平衡⑶。
病程越短,治疗越及时疗效越好,疗程越短。病程越长,疗程越长,且愈后复发率越高。伴椎间盘钙化及黄韧带严重肥厚等较差。必须坚持治疗相对较长时间,一般需6周以上,复发率较低。急性期患者一定要在腰部垫小枕,平卧硬板床,下床活动佩带腰围,以使局部组织彻底恢复,否则复发率较高。髓核脱出要尽快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靳安民 姚伟涛 张辉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1)657―660
[2] 贺文 齐秋长等 后入路病灶清除治疗局部封闭所致椎间盘炎18例。[J]颈腰痛杂志2007.28(1)65
[3] 蒋小建 王海思,等手法治疗加小剂量持续牵引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