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初探.doc

发布:2018-10-31约3.98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初探   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们在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其治疗的基本原理在于促使患者腰椎突出物的部分回纳或完全回纳,改变了突出物的位置,达到松解粘连,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使腰腿病的症状得以缓解。目前,腰推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颇多,我们在多年临床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做一简要分析;准确诊断,防止误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十分重要。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综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们在临床中常见的疾病;按目前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其诊断已并非难事,有效的治疗方法亦很多,甚至在普通医院也可实施手术治疗。但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出现了颇多的误区,现就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讨论。      1 对临床症状、体征的认识      患者主诉慢性腰腿痛时,如医生不进一步详细了解病情,只想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临床经验告诉我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关键是症状与体征的独特表现。      1.1发病年龄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尤以30~40岁为多,如果超过50岁,甚至60岁,除非曾患有腰腿痛,否则诊断应当谨慎,考虑的范围应当更广些。      1.2痛的部位绝大多数病人有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至膝以下的放射痛、麻木,少数L3-4突出病人为腰痛伴大腿前方放射痛,但如果仅腰痛无腿痛或仅伴臀部或大腿后方痛者,则多不属此症;仅腿痛无腰痛,也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然而,其它病变如肿瘤、炎症波及神经根也有腰腿痛,却不是椎间盘突出症。      1.3痛的性质除了少数椎间盘破裂、髓核脱出或游离于椎管并有粘连时,其腰腿痛可为持续性外,大多数病人是间歇性痛。因此,对持续性痛者应首先排除炎症、结核或肿瘤等。      1.4痛的程度多数病人的疼痛可以忍受或口服消炎止痛药后可缓解。对疼痛时间长达1周以上,难以缓解者诊断该症应谨慎。      1.5痛的规律大多数病人的疼痛有规律性,活动时痛加重,静止时减轻;翻身、站立时加重,卧床减轻;下午比上午重,白昼比晚间重;咳嗽及大小便腹内压增加时痛加重。      1.6痛的发作腰腿痛病史多较长,数周、数月或数年,反复发作,时重时轻,而对于长时间疼痛不减轻或是进行性加重的病人则应考虑其它疾病,特别是腰椎肿瘤。      1.7腰部外形及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表现为“身斜、臀歪、腿跛行”,以减轻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对神经根的压力或张力,故腰椎活动时多以某一方向受限为主。如腰椎各个方向活动受限及疼痛者,则应考虑急性腰扭伤、腰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肿瘤等;如站立位腰前凸增加、腰椎有阶梯样凹陷畸形者,为峡部裂并滑脱。      1.8直腿抬高试验95%病人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急性腰扭伤、强直性脊柱炎、腰骶椎肿瘤、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病变等也可阳性。加强试验是区分真假根性坐骨神经痛的有效办法。相反,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则大多数不属此症;但L3-4以上或轻度中央型,或外侧型,或神经根长期受压萎缩,或椎管腔宽大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为阴性表现,应注意鉴别。      1.9肌肉萎缩神经根受压时间较长,可出现下肢局限性肌肉萎缩,一般都与间盘突出的水平相对应,如L3-4突出引起股四头肌、L3-4突出引起伸长肌萎缩,巨大的中央型突出或脱出可致马尾神经损害引起小腿前外侧肌群萎缩或足下垂,但如出现普遍性的肌肉萎缩则不一定是椎间盘突出症。      2 对影像学检查的认识      随着CT、MRI等影像学现代检查手段的应用,不仅为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提供了直接的影像征,还可通过三维观察做出突出物大小、类型、位置等的判断。这些现代检查手段的优点使一些骨科医生容易忽视或缺乏了解它们的不足之处,进入唯影像学诊断而与临床症候脱节的误区。      2.1X线片 由于X线片不能提供直接的影像征,而被误认为可以省略。其实,x线片可提供对脊椎整体的了解,观察腰骶椎有无骨性畸形(如骶椎腰化或腰椎骶化)、炎症、肿瘤等,避免漏诊、误诊。      2.2脊髓造影 目前的碘水造影剂毒副作用很小,行腰椎脊髓造影具有价廉、直观、观察范围广的优点,准确率达90%以上。但对椎管腔宽大,突出又较小的也可出现阴性表现。      2.3CT它为间盘突出的诊断提供了直接、详细的影像征,其准确率各家报道相差较大,一般为70%左右。假阳性假阴性并不少见,这与机器的性能、质量、扫描技术和阅片者的经验有关。常见的误区是。没有照x线片,只做CT检查,出现漏诊、误诊,特别常见的是将膨出诊断为突出,故治疗无效并非少见。      2.4MRI对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达90%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