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土壤污染及其防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我国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摘 要:土壤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由于土壤污染存在的隐蔽性、长期性和潜伏性,不仅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给人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且对国家农业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文章主要阐述、分析土壤污染主要来源及产生的后果,并提出几点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土壤污染的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农药;地膜
引言
肥沃的土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由于工业化、农业集约化、城市化发展速度过快,许多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染废弃物正在向土壤环境转移[1],每年因土壤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亿元[2]。党中央和国务院因此对土壤环境高度重视,提出了土壤环境保护的任务和目标,并颁发了相关的工作通知,以此引起社会的积极响应。我国现阶段仍是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壤污染无疑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所以必须要清楚认识土壤污染的现状,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为稳定、持久的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种类
1.1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年使用量约130万吨[3],根据杀灭的生物对象,农药可分为除草剂、杀鼠剂、灭菌剂、杀线虫剂及杀虫剂,其中在各种生产过程中使用量最多的是杀虫剂、灭菌剂和除草剂,而这三种也是最容易造成土壤污染的。农药进入土壤中通过大气挥发、水分淋失、太阳辐射分解、土壤微生物降解和植物吸收等形式作用后,仍有部分保留于土壤中,这些农药残留有些只保留几天,而有些甚至在土壤中可以保留3-15年。土壤是所有生物生存环境的基础,一旦农药进入土壤,土壤中的农药被作物吸收后,经过食物链的传递并富集下来,最终被人体食用,有害物质使人体遭受到侵害甚至会导致死亡;同时也伤害了土壤中的其他生物群,土壤中残留的农药,经雨水循坏从而引起水质污染,造成大量的藻类及鱼类死亡。以此看来,残留的农药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受到严重破坏,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农药对土壤更大的污染。
1.2 农用地膜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农膜年产量高达百万吨,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4],土壤中农膜使用量也不断增大,残留在农田中的塑料地膜不断累积,年残膜量高达42%。也就是说在我国有一半的农膜都残留在土壤中,这无疑对土壤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残膜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塑料农膜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是难以分解的。残膜留在土壤中,改变了土壤的孔隙结构,阻碍了土壤中水分和肥料的运移。土壤含水量下降,土地抗旱能力减弱,土壤盐渍化情况加重,土壤通透性下降,微生物活动受到影响,阻碍了作物正常的生长代谢,最终使得作物减产。
1.3 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中国农田的氮肥使用量居世界首位,但其利用率很低,不能被植物全部吸收[5],氮为30-60%,磷为3-25%,钾为30-60%。没有被植物及时利用的养分通过径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方式污染土壤。长期过量而单纯施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物理性质发生恶化,土壤溶液中和土壤微团上有机、无机复合体的铵离子量增加,并代换Ca2+、Mg2+等,使土壤胶体分散,土壤结构破坏,土地板结,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施用于农田的氮肥,有相当一部分以有机或无机氮形态进入土壤,氮化合物转化成氮和氮氧化物,而未被植物及时利用的氮化合物,若以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的形式存在,就会随下渗的土壤水转移至根系密集层以下而造成污染。此外化学肥料的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各种特殊的微量成分,当这些微量元素累积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作物会造成伤害。再者,施肥方法的不当也会造成土壤造成污染,常用撒施为主的方式,以此加剧了肥料的流失,其余大部分都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的板节和酸化。为了防止土壤的污染,应对施用的化学肥料进行控制和管理。
1.4 废水对土壤的污染
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初雨径流入排水管等其他的无用水,都是经过一定技术处理后不能够再循环利用的水。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土壤造成污染,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处于增加趋势。相关调查显示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hm2,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hm2。化工和矿工企业废水未达排放标准或没有进行清污分流,城市生活污水没有进行处理,直接进行排放致使周围的水资源受到污染,然后灌溉到农田,因为土壤吸附等作用而留存于土壤中,农作物大量富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影响到食用者的健康。
2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2.1 引导科学用药,推广低害农药
科学使用农药能够发挥其消灭病虫害的作用,那么如何科学的使用农药呢?首先,农药使用者严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