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及其防治.ppt
第十一章土壤环境污染防治与土壤生态保护1土壤的结构和性质2土壤污染及防治3土壤退化及其保护1土壤的结构和性质1.1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具有疏松的结构。土壤的组成土壤矿物质土壤水分——土壤溶液高岭石[Al4Si4O10(OH)8]伊利石(或水云母)[(OH)4Ky(A14·Fe4·Mg4·Mg6)(Si8-y·Aly)O20]蒙脱石01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占固相总重量的10%以下)。分为非腐殖物质和腐殖质两大类。土壤中的空气——主要成分都是N2、O2和CO2。与空气比较,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比大气中高得多;O2的含量低于大气;水蒸气的含量比大气中高得多;还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原生矿物质(各种岩石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四类: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类矿物和磷酸盐类矿物次生矿物质(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三类:简单盐类、三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岩石化学风化(氧化、水解和酸性水解)02◎我国土壤的pH大多在4.5-8.5范围内,并有由南向北pH值递增的规律性。1.2土壤的特性酸碱性土壤的酸碱性首先决定于土壤的组成:我国长江(北纬330)以南的土壤,Si,Al,Fe含量较高,三者占土壤总量的95%以上,土壤多为酸性和强酸性,如华南、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壤、黄壤,pH值大多在4.5-5.5之间,有少数低至3.6-3.8;华中华东地区的红壤,pH值在5.5-6.5之间;长江以北的土壤(如华北、西北的土壤)大多含CaCO3,多为中性或碱性,pH值一般在7.5-8.5之间,少数强碱性土壤的pH高达10.5。土壤酸化的原因:化学原因——主要是矿物的风化过程产生的无机酸或大量二氧化碳;土壤弱酸盐的水解;无机肥料残留的酸根;重金属和有机物对土壤的污染;酸雨的影响;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等被其它阳离子交换:土壤酸化的第二个原因是微生物对有机物降解。土壤的碱化土壤溶液中OH-离子的主要来源是CO32-和HCO3-的碱金属(Na、K)及碱土金属(Ca、Mg)的盐类。交换性阳离子的水解:0102阴离子交换吸附06阳离子交换吸附05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04凝聚性和分散性;03电性;02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01土壤胶体的性质:吸附性氧化还原性氧化还原体系体系氧化态还原态铁体系Fe(III)Fe(II)锰体系Mn(IV)Mn(II)硫体系SO42-H2S氮体系NO3-NO2-NO3-N2NO3-NH4+有机碳体系CO2CH4土壤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来衡量21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的环境要素在未受到明显污染时,其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以及环境中能量分布的正常值为环境背景值,又称作环境本底值。于人类活动使土壤性状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的改变,叫土壤污染土壤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土壤壤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32.1基本概念2土壤环境污染与防治01隐蔽性和潜伏性02不可逆性土壤污染的特点2农药和化肥3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1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体4大气沉降物2.2土壤污染的来源物理过程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氧化和还原络合-螯合中和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1物理化学过程吸附与解吸2生物过程2.3农药污染农药的分类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对大气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对土壤的污染;对生物及人类的危害随空气和水体迁移农药的降解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农药的吸附物理吸附物理化学吸附化学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滴滴涕在全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