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二).doc

发布:2016-05-22约2.9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 DNA的结构和复制 【教学目的】 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理解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重点难点】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NA为什么能够起遗传作用?这与它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有关。 DNA分子的结构 (一)结构组成 1、 组成元素: C.H.O.N.P. 2、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四种) (1)脱氧核苷酸分子构成:一分子磷酸(基)、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2)脱氧核苷酸分子中含氮碱基的种类 A —— 腺嘌呤 G —— 鸟嘌呤 C —— 胞嘧啶 T —— 胸腺嘧啶 (3)脱氧核苷酸分子的种类 腺嘌呤 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 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 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脱氧核苷酸分子的聚合: 脱氧核苷酸链 4、平面结构: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 外侧—— 基本骨架 —— 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 内侧—— 碱基对 —— 氢键连接,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 = C) 5、立体(空间)结构: 双螺旋结构 (二)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三大特点(课本P9) (三) DNA分子的特性及构成 1、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种类的多样性 —— 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4n) 3、种类的特异性 —— 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的特异性 (四) DNA分子的特性与生物的关系(课本P10) 构成生物体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二、DNA分子的三大功能 储存遗传信息 ——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表达遗传信息 —— 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传递遗传信息 —— 通过DNA分子的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从而保持遗 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3、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4、过程: 解旋 —— 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氢键断裂 ) —— 获得复制的模板(解旋后的每段母链) 合成 —— 在聚合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与模板母链互补配对的子链,并与对应的母链 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5、复制的特点: (1)边解旋边复制 (2)半保留复制。(2/2n+1或者说2/2n) 6、复制的结果:一个亲代DNA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7、复制的意义: 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8、条件: (1)模板:DNA解旋后的每段母链 (2)原料:脱氧核苷酸(四种) (3)能量:ATP (4)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9、复制的结构基础: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疑难辨析】 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规律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G=C, 得出以下规律 (1)双链DNA分子中的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的比值相等: A+G/T+C=A+C/T+G=1 并且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其总量的50% A+G=A+C=T+G=T+C=50% (2) DNA分子中的一条链的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A+G/T+C的比值 =另一条互补链该比值的倒数 (3)DNA分子中的一条链的两个互补的碱基之和A+T/G+C =另一条互补链该比值=DNA双链该比值 2、决定DNA分子相对稳定性的因素 双螺旋结构 、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基本骨架 3、决定DNA分子多样性的因素 不同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4n) 4、决定DNA分子特异性的因素 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的特异性 5、一个DNA分子经过连续n次复制后: DNA分子总数: 2n 脱氧核苷酸链总数: 2n+1 最初的母链数: 2 含最初母链的DNA数 2 所需原料G的数目: G x (2n— 1) 【练 习】 1、DNA由a、b两条长链组成,已知a链中T/A=3,G/C=2,(A+G)/(T+C)=3/4,(A+T)/(G+C)=4 问:在b链中上述比例分别是多少 1/3 1/2 4/3 4 在整个DNA分子中上述比例分别是多少 1 1 1 4 2、某DNA中G+C占全部碱基总量的46%,已知一条链中A是28%,C是22%, 则: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