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路径依赖理论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制度创新及政策选择.doc

发布:2017-08-27约5.0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路径依赖理论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制度创新及政策选择内容摘要: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引起众多国家和政府的关注。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高碳”消耗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无论是能源、技术、制度等各方面都存在障碍。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改革原有的经济制度,同时开展技术创新,建立煤炭交易市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路径依赖 低碳经济 制度创新 政策选择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一种经济形态。目前,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政府也积极采取行动,实现低碳发展,并将其列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路径依赖性弊端已经凸显,低碳经济的发展处于两难境地。因此,利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低碳经济,探索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路径依赖理论 路径依赖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是指在制度变迁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其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诺斯路径依赖一:一旦一条发展路线沿着某一进程进行时,系统的外部性、组织的学习过程以及历史上关于这些问题所派生的主观主义模型就会增强这一进程。一种具有适应性的有效制度演进轨迹将允许组织在环境的不确定下选择最大化的目标,允许组织进行各种试验,组织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去识别和消除相对无效的选择,并保护组织的产权,从而引致长期经济增长。诺斯路径依赖二:一旦在起始阶段带来报酬递增的制度,在市场不完全、组织无效的情况下,阻碍了生产活动的发展,并会产生一些与现有制度共存的组织和利益集团,那么这些组织和既得利益集团就不会推动现有制度的变迁,而只会加强现有制度,由此产生维持现有制度的政治组织,从而使这种无效的制度变迁路径不断得到自我强化并持续下去。因此,路径依赖对现在和将来的选择有极强的制约性。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路径依赖的表现 对我国而言,低碳经济不仅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更有助于在全球各国应对气候变暖的趋势下提高国际竞争力。然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路径依赖严重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这种路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对经济制度、能源禀赋、传统技术和产业结构的依赖。 (一)依赖原有的经济制度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以往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增长,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技术创新,改变过分依赖化石燃料,发展新型能源。但是由于环境产品的公共性,其产权难以有效界定,产权界定的交易成本远远大于交易的互惠,形成环境资源无偿使用的习俗,进而带来“公地悲剧”的结果。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企业,为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对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很不愿意进行内部化。同时在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的情形下,利益集团通过游说、寻租等方式“俘获”政府,甚至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策。正如施蒂格勒(George Stigler,1971)所指出的:立法者和规制机构因拥有国家赋予的强制权力,从而为产业利用国家赢利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经济主体与政府间高的交易费用,达到其之间所谓的“双赢”,从而使利益集团在环境污染方面得以有效保护,使得节能减排成为泡沫。在这种路径依赖下,利益集团极力维护现有的制度安排,阻挠新的关于环境管理的公共政策,使得旧有的环境政策和经济增长方式得以继续延续,进一步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二)依赖能源禀赋 我国能源禀赋是“富煤、少气、贫油”。这一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是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目前我国仍是高碳结构,化石能源占我国整体能源结构92.7%,其中高碳排放的煤炭占了68.7%,石油占21.2%。1993-2005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69.4%。放在全球的视野中,2007年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27.8%,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大多不到20%,而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高达69.4%。这一比重远远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可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煤多、气少、油缺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能源。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致使我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期“高碳”特征仍会明显,也使得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形势会异常严峻,任务将十分艰巨。 (三)依赖传统技术 多年来,为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政府致力于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然而,目前发展中国家缺乏先进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