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对比及护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对比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对比及护理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大量腹水影响心肺功能,易合并腹腔感染、肝肾综合征而危及生命[1]。反复放腹水疗效差,副作用多。现将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50例,同时与使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32例比较,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报道如下。
1 方法与疗效观察
1.1方法 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保肝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宾素,利尿用螺内酯和托拉噻咪,根据腹水量调整剂量;调整肠道菌群用培菲康、米雅等,支持治疗用白蛋白,胸腺肽,同时补钾[2],注意电解质平衡。治疗组采用中医传统方剂中满分消饮,取健脾行气、泻热利水之法。组方:党参12g,白术12g,猪茯苓各15g,姜黄4.5g,干姜4.5g,砂仁3g,泽泻12g,炒黄芩12g,陈皮9g,知母12g,黄连3g,半夏12g,炒枳实12g,川朴12g,炙甘草6g。加减:有黄疸甚者加茵陈、栀子;热甚者加黄柏。水煎取汁,早晚分服。两组疗程均为2.收集整理变化评定疗效。①显效:症状总积分下降百分率75%;②有效:症状总积分下降百分率50%,但低于75%;③无效:症状总积分下降百分率25%。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2.2观察项目 同时观察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胆红素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腹部立卧位摄片。
1.3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用t检验。Plt;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后症状变化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症状积分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2周腹水积分下降值差异有显著性(Plt;0.05),两组对腹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3%和93.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后ALT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lt;0.05),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lt;0.05);ALB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lt;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gt;0.05);两组TBiL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gt;0.05)。
3 护理措施
3.1病情观察 ①观察大便颜色是否柏油样,如有异常疑有出血立即送验;②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如有呕血先兆;③定期测量体重和腹围,测1次/d,以观察腹水消退情况;④观察尿量尤为重要,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使用排钾利尿剂时,适当补充钾盐;⑤便秘者多食水果、蔬菜或口服缓泻剂,也可用开塞露通便,但忌用肥皂水灌肠;⑥注射后要严密观察患者全身情况,高血压、心率、神志变化等严重并发症
3.2一般护理 对大量腹水患者应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减少淤血,必要时给与氧气吸入,以减轻呼吸困难即心率加快加快等症状。鼓励患者勤翻身拍背,用清水擦身2次/d,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对臀部受压部位用棉垫托起,对易出现褥疮的部位进行按摩[3],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3.3利尿及应用的护理 肝腹水患者都使用大剂量的利尿药,利尿治疗以每天体重减少不超过0.5Kg为宜,剂量不宜过大,利尿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诱发肝性脑病。应用利尿剂应观察患者有无意识改变,腹胀,乏力,疲倦,扑翼样震颤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准确记录24h尿量,测腹围1次/2d,及时检查生化,注意血钠,钾,氯等离子浓度变化,防止电解质紊乱。
3.4出血情况的观察 由于腹水患者常同时伴有食管胃睇静脉曲张,肝脏受损,凝血酶原降低,各种凝血因子生成抑制,加之脾功能亢进,易发生出血,应加强病房巡视,注意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4]。及时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注意呕吐物和粪便的颜色,性质和量。如发生呕血及黑便及时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输血器,止血药,升压药等抢救物品防止窒息和肝昏迷,必要时给与三腔管压迫止血。
3.5心理护理 ①因肝病患者病史长,性情暴躁、爱发脾气,治疗过程中须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其思想顾虑,取得其合作,增强治疗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②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消除不良的情绪干扰,增强生活的信心,有利于康复。
3.6饮食指导 按病情给予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适当脂肪、柔软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对于难治性腹水,应限钠限水,氯化钠摄量0.6~1.2g/d,摄水500~700ml/d。合并腹水、水肿者应低盐饮食,摄盐量3~6g/d,应用利尿剂的患者血钾低时可适当补充钠、钾高的食品,合并肝昏迷者,应低蛋白饮食,合并消化道出血应暂禁食,出血停止24h后进冷流质饮食,以少量多餐为宜。严格禁酒,避免进食粗糙、坚硬或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引起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