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学高中政治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复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复习 一、基本概念的把握: 商品 货币 纸币 信用卡 外汇、汇率 消费结构 恩格尔系数 二、几个重要问题 (一)价格问题 1、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决定、影响因素) 2、价格变动的经济影响(对生产、对生活) 3、政府如何稳定物价(结合宏观调控) 4、价值规律及其运用(联系市场调节的作用) (二)消费问题 1、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2、影响消费的因素(根本、主要、其他) 3、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4、正确消费观 例1 中国目前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与世界比较图(%) (1)图中反映了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居民的消费率偏低,属于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2分) (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对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4分) 当前,我国消费率偏低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2分)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从长远看必将阻碍生产的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分) 图表题 图(名称、形式) 表(表格名称、行列) 注(解释性、补充性) 文(为图表提供相关背景、理论政策依据、补充说明) 问 设问仍然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层次设 置: 1、图文解读型: “图表(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问题)?” 一分为二辩证地看、现象到本质 2、关系揭示型: “图表(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如供求与价格、生产与消费、收入与分配等 一般是因果关系 3、问题阐述型: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怎样处理…… 给我们的启示、建议” (三)货币问题 1、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2、通货膨胀(表现、措施)—结合宏观调控 3、汇率变动(影响) 4、金钱观 * * * 判断: 1、凡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凡是商品都是劳动产品。 2、凡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3、交换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4、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 5、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因此,国家可以随意地发行纸币。 6、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一定是通货膨胀。 7、外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8、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9、人民币升值,意味着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10、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判断 : 1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占主导,属于卖方市场。 12、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一个合理的价格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 13、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商品的价值量也变小了。 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正比。 15、价值决定价格,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化是由价值的变化引起的。 16、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影响较大,但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17、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商品生产者无需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18、价格变动大,需求量变动不一定大。 19、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0、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有利于企业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21、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22、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交换的每一个场合。 23、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 判断: 24、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降低。 25、一般说来,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成正比,与物价水平成反比。 26、看电影,按产品类型分属于劳务消费,按消费的目的分,属于生存资料消费。 27、消费结构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消费结构是不会变化的。 28、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增,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所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 物价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2007年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上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神经。某校学生开展了一次以“猪肉价格上涨”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一名学生从人民网下载到以下新闻标题: 标题一:生猪货源不足,活猪价格上扬。(2007年5月12日) 标题二: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猪肉价格“水涨船高”。(2007年6月28日) 标题三: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其它肉类产品价格上扬。(2007年5月21日) 标题四:肉价上涨激发农民养猪热情。(2007年6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