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研究【摘要】 目的:了解本院2010年1-12月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从2010年1-12月老年住院患者的痰液、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102株铜绿假单胞菌,统计其样本来源、科室分布、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在检出的10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58株来自呼吸内科,占56.86%;其次为神经外科,占13.73%,比较敏感的抗菌药物依次是多粘菌素(100%)、亚胺培南(82.3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4.5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中的假单胞菌属,很容易造成机会性感染,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过快增长,同时应不 断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95 铜绿假单胞菌(PAE)是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因其易定植、变异、存在天然多药耐受和耐药机制等特征,使PAE成为临床抗菌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给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收集了本院对临床分离的102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02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于201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的痰液、分泌物等标本,剔除单例患者的重复菌株。标准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来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1.2 培养鉴定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
1.3 药敏试验测定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药敏卡(14345)采用稀释法,按照美国CLSI标准对抗菌药物进行耐药判读。
2 结果
2.1 铜绿假单胞菌不同标本的检出率 铜绿假单胞菌来自于2010年1-12月本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种标本,主要为痰标本,其余来自肺泡灌洗液、分泌物、尿液、血液等,其检出率详见表1。
表1 PAE在临床标本中分布构成比
标本来源 株数(株) 构成比(%)
痰及支气管吸出物 72 70.59
脓液及分泌物 15 14.71
尿液 6 5.88
血液 9 8.82
2.2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 检出的10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58株来自呼吸内科,占56.86%;其次为神经外科,占13.73%。见表2。
2.3 药敏结果 10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比较敏感的抗菌药物依次是多粘菌素(100%)、亚胺培南(82.3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4.51%)。见表3。
表2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构成比
科室 株数(株) 构成比(%)
呼吸内科 58 56.86
神经外科 14 13.73
泌尿外科 5 4.90
ICU 13 12.75
儿科 2 1.96
其他 10 9.80
表3 12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
抗菌药物 敏感
中敏
耐药
株数(株) 敏感率(%) 株数(株) 敏感率(%) 株数(株) 敏感率(%)
亚胺培南 84 82.36 6 5.88 12 11.76
哌拉西林 74 73.20 3 2.94 25 24.51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76 74.51 2 1.96 24 23.53
替卡西林 63 61.76 0 0 39 38.24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64 62.75 0 0 38 37.25
头孢吡肟 42 41.18 13 12.75 47 46.08
头孢他啶 67 65.69 4 3.92 31 30.39
阿米卡星 68 66.67 0 0 34 33.33
庆大霉素 62 60.78 4 3.92 36 35.29
环丙沙星 60 58.82 5 4.90 37 36.27
复方新诺明 0 0 0 0 102 100
多粘菌素E 102 100 0 0 0 0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中的假单胞菌属,由于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加之存在多种传播途径和污染,很容易造成机会性感染。可由单一性,也有混合性,其机制复杂。特别在由各种原因所致的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引起感染,常见于烧伤或创伤部位、中耳、角膜、尿道和呼吸道,也可引起心内膜炎、胃肠炎、脓胸甚至败血症[1-2]。该菌对许多的抗菌药物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加之临床用药的不严格导致其多种耐药率逐年升高,对其直接有效的抗菌药物较少[3],其耐药导致的结果严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对不同的抗菌药物耐药机制不尽相同,往往是多种耐药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其耐药机制主要为:产生某些抗菌药物修饰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