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汽轮机本体的.pdf

发布:2017-08-14约4.44万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汽轮机本体 汽轮机本体包括静止部分:汽缸、喷嘴室、隔板、隔板套、静叶栅、汽封、轴承、轴承座、滑销系 统等。转子部分:主轴、叶轮 (或转鼓)、动叶栅、联轴器等。机组采用室内纵向布置,机组左扩建 (从 汽机房向锅炉房看,机头在左侧),机头朝向扩建端。高、中压缸为合缸结构,高压部分有一个单列冲 动式调节级和七个高压冲动级,中压部分有六个中压冲动级,高压级和中压级的蒸汽流向相反,高压排 汽口在汽缸的前端,中压排汽口在汽缸的后端。两个分流式的低压缸各对称布置七个低压冲动级,由中 间进汽,两端排汽。 高中压采用高中压合缸、双层缸结构,高、中压缸共用一个外缸。高压缸为双层结构,整个高中压 缸分为四个部分:高中压外缸是整体式,自中分面分为上半缸和下半缸,高压内缸是有上半缸和下半缸 组成。四个高压喷嘴室沿圆周 (两个半圆环)布置在内缸进汽部分,其出口分别嵌装高压调节级的四个 喷嘴组 (外观是两个)。七个高压级的隔板分别嵌装在高压内缸的内壁环形凹槽中,水平支撑。中压缸 为准双层缸结构,中压前三级的隔板分别嵌装在内缸内壁的环形凹槽内,内缸、高中压中间轴封体和中 压第一级隔板形成中压进汽喷嘴室。另有一个中压隔板套嵌装在外缸内壁环形凸台的凹槽中,其内壁环 形凹槽中分别嵌装后三个中压级隔板。中压内缸也分为上半缸和下半缸两个部分。高、中压内缸铸成一 体,由下缸前后两侧的两对猫爪支撑在下外缸的中分面的凸台上,其上下设纵销使内、外缸横向对中。 轴向定位键设在高、中压进汽口的中间,以减小进汽口处内外缸的相对膨胀差。 高、中压外缸两端分别嵌装高压轴封和中压轴封,其第一段轴封体嵌装在高压外缸上,第二段轴封 体通过法兰用螺栓固定在外缸的端部。高、中压内外缸、隔板套和轴封体都采用窄法兰,以减小内外壁 温差。 高、中压导汽管焊接在外缸的进汽口,由于采用双层汽缸,蒸汽要进入喷嘴室必须穿过内缸,而运 行时外缸、内缸和喷嘴室金属温度不同,膨胀量不同,不能用管道刚性连接,采用进汽短管垂直插入内、 外缸和喷嘴室进口管,通过弹性密封环滑动连接,以补偿它们之间的膨胀差。 单独铸造的两个高压喷嘴室分别用竖向键定位,保证它的进口管与高压内缸进汽口同心,又可以沿 周向自由膨胀。各喷嘴室出口嵌装喷嘴组,具有良好的子午面型线。中压缸第一级是环形喷嘴室 (不分 组),由内缸内壁和中间轴封体外壁围成,分上下两半,通过水平法兰用螺栓连接,其出口嵌装中压第 一级的隔板,进汽短管插入中压进汽管和内缸,用弹性环密封。 为了减少内缸对外缸的热辐射,合理分配内外缸的温差,要组织汽缸夹层的冷却汽流。本机组高中 压内外缸夹层设有阻汽环,进汽管密封环少量漏汽,经过阻汽环流动,使夹层分为三个基本连续的温度 区。夹层阻汽环的间隙控制夹层蒸汽流量,控制内外缸的温差。 第一节 汽缸结构及特点 汽缸是汽轮机的静止部分,它的作用是将蒸汽与大气隔绝,形成蒸汽完成能量转换的封闭空间。此 外,它还要支撑汽轮机的其他静止部件,如:隔板、隔板套、喷嘴汽室等。按蒸汽在汽轮机内流动的特 点,汽缸的高中压部分承受蒸汽的内压力,低压部分有一部分缸体承受外部的大气压,由于汽缸的重量 大,结构复杂,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蒸汽的温度和比容变化较大,汽缸各部分承受的应力沿汽缸的分布 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汽缸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仍需考虑较多的问题,其中主要有:汽缸及其结合面 的严密性,汽轮机启动过程中的汽缸热膨胀、热变形和热应力以及汽缸的刚度、强度和蒸汽流动特性等。 为了便于加工、装配和检修,汽缸一般做成水平中分形式,其主要特点是:通常把汽缸分为上下两 个部分,转子从其径向中心穿过,为了使汽缸承受较大的蒸汽压力而不泄漏,汽缸上下两个部分用紧固 件连接,最常用的是用螺栓、螺帽,它们沿上下缸中分面外径的法兰将上下缸紧密联在一起。为了保证 法兰结合面的严密性,汽缸中分面在制造过程中必须光洁、平整。法兰螺栓的连接一般采用热紧方式, 也就是在安装螺栓时给螺栓一定的预紧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应力松施后仍能保证法兰的严密性。另外, 汽缸的进汽部分尽可能分散布置,以免造成局部热应力过大,引起汽缸变形。 为了保证汽缸受热时自由膨胀又不影响机组中心线的一致,在汽缸和机座之间设置了一系列的导向 滑键,这些滑键构成了汽轮机的滑销系统,对汽缸进行支撑、导向和定位,保证汽轮机良好对中,各汽 缸、转子、轴承的膨胀不受阻碍。高中压缸一般都采用支撑面和中分面重叠的上猫爪支撑结构。汽缸本 身的热膨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