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以太介质的物理化学理论.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以太介质的物理化学理论
陈有恒
摘要 本论文提 出一种运用新以太介质物理理论来研究化学反应变化过程和物质结
构的新方法。分子的结构有通过静电吸引的离子键和通过表面张力做功的原子键。
而支配原子键结构 的是一种质量 M。=7.61418×10 克、电磁能量 q=1.38867×
l0I1静电库仑的单磁极子。气体分子中原子数 目会随着温度、压力等外部条件的变
化而发生变化。
关键词:化学反应 离子键 原子键 离子 电子 e 单磁极子q 新以太介质粒子
一 、 基本理论
从物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化学反应是研究两个或以上的分子、原子或离子在运动过程中相
互碰撞而重新结合成新的物质分子的过程。因此化学反应就涉及到离子、原子和分子本身的
变化和重新组合 ,包括这些粒子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粒子间的距离、相互作用和重新组合等
情况。这些变化可归结为粒子本身表面及体积变化所涉及的表面张力和外界压力所做的功;
原子和离子发生变化时粒子外层 电子得失和电荷的分布以及原子或离子在结合的过程中相互
之间所发生的作用而形成的连结带,即化学键等。
(1)表面张力及外界压力所做的功
根据理论力学中的拉普拉斯 (P ·一S·Laplace)表面张力理论,对于曲率半径分别为r和
r2的椭球面(r和r为曲面两正交半径曲率)有压力差
dp:6( + (1)
rl r2
式中盯为表面张力系数。椭球表面积S=4arrr2,特殊地,当r:r:r:为球面时,压力可
表为
dp:2
一 (r (2)
式中dp为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差,即dp=P内--p外。
由于球的表面积 S=4~rr,因此表面张力做功W为表面势能
W热=8·S=4axr8 (3)
由物态方程
dp=丁1·号 (4)
式中E为总能量,V为体积,把体积公式V=竿r代人上式,有
w势=4盯r2·寺dp=2盯r3··=E (5)
也就是表面势能 w势。等于总能量 E的一半,而另一半为动能 E动,有 E=W势+E动=
. 1.
2W势=2E动,因此有表面张力系数
6 毒 (6)
(2)离子原子中的静电场
根据静电场理论,在离子原子的静电场中,如果带电荷为e的电子的电荷分布在半径为r
的球面上时,总能量为
E=e (7)
式中e为电子所带的基本电荷,有 e:410 。静电库仑。把 (7)式代入 (6)
式,有
8 =南 南 (8)
但是在化学反应中,除了分子力场由带电荷的正、负离子组成的离子键化合物外,还有一
种分子是由不带电的原子组成,这就是原子键(共价键)化合物。而离子键化合物大多数是由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很强的元素所组成,这是因为金属性强的原子容易失去外层电子而成为
正离子,而非金属性强的原子容易在外层结合电子而成为负离子。正、负离子通过静电吸引而
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