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案下载.doc

发布:2017-01-17约2.46万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案下载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