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县私立榖保家商日夜学年度第学期期中末考试卷平时考卷讲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1 頁
台北縣立鷺江國民中學 九十九 學年度第 一 學期第 一 次定期評量 七 年級 生物 科 答案卷
命題教師: 施慶芳 日期:10月15日第三節 班級: 座號: 姓名:
選擇:1~45題,每題兩分;46~55,每題一分
1.( )芳齊將番茄分為兩堆,如下圖所示,其中一堆保持原狀,另一堆利用特殊的方式催熟,想要知道番茄的成熟度和甜度有沒有關係。請問:芳齊這麼做屬於科學方法中的哪一個步驟? (A)觀察 (B)假設 (C)實驗 (D)討論和結論。
2.( )國家研究中心目前發現藥物甲及藥物乙合併使用,可以有效抑制流行性感冒H型病毒,而單獨使用藥物甲或藥物乙,則無明顯殺H型病毒的效力,下表中何組為此推論的對照組?
組別配方B組及C組皆為對照組
只有B組
只有C組
B組、C組及D組皆為對照組
破壞H型病毒的比例A藥物甲+藥物乙95%B藥物甲45%C藥物乙36%D藥物甲+藥物乙+藥物丙未知3.( )西元1953年芝加哥大學的米勒曾實驗,模擬地球早期的大氣,將甲烷、氨、氫氣、氦氣等放置在插有電擊且密閉的容器中測試,能量由紫外線及放電等方法提供,證實這樣的確可以生成構成生命的有機物。米勒此一實驗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A) )證明可以由無生物形成生命誕生所需的有機物 (B)研究如何分解有機物 (C)證明最早的生物不能行光合作用 (D)探討製造氧氣的新方法
4.( )奕廷發現:如果讓兔子吃乾飼料,兔子就必須飲用許多水;如果兔子吃的是新鮮的蔬果,就會減少喝水。因此,小新說:「兔子吃的食物不同可能會影響牠的飲水量。」。請問:奕廷的行為符合科學方法中的哪一步驟? (A)實驗 (B)假說 (C)討論和結論 (D)提出問題。
5.( )下列有關地球形成過程的敘述,何者正確? (A)地球大約是在46萬年前形成的 (B)地球剛形成時表面已經具有陸地和海洋 (C)原始大氣中缺乏氧氣 (D)目前地球的外貌已不再變動。
6.( )姍瑜在校園進行生態調查。請問:在下列何種環境中,姍瑜所見到的生物種類可能最多呢? (A)終日籠罩大樓陰影的水泥地 (B)土壤貧瘠的圍牆邊縫 (C)陽光普照的屋頂 (D)溫暖潮溼的水池邊。
7.( )承上題,若姍瑜想要看到比較多的生物在環境中活動,應該選擇在什麼時間進行調查較為合適? (A)豔陽高照的正午時分 (B)豪雨傾盆而下的颱風天 (C)涼爽舒適的清晨或傍晚 (D)寒流來襲的冬季夜晚。
8.( ) 如果把地球比喻為一顆蘋果,如右圖所示。請問:生物圈的範圍最可能為何者? (A)甲 (B)乙 (C)丙 (D)甲乙丙全部。
9.( )原始生命的特徵可能不包含下列何者? (A)單細胞 (B)生活於海洋中 (C)可以直接利用海水中的養分生存 (D)會行光合作用。
10.( )下列有關「實驗室守則」的敘述何者錯誤? (A)進入實驗室後應先打開門窗保持通風 (B)實驗前應先預習操作步驟 (C)實驗室內禁止飲食 追逐或嬉戲 (D)為了節省時間,進入實驗時立刻做實驗,不必等老師解說。
11.( )下列有關「試管、酒精燈使用」的敘述何者錯誤? (A)試管加熱時應傾斜,且試管口不可對準人體 (B)酒精燈不用或調整燈芯時,應以燈罩蓋熄,不可用口吹熄 (C)添加酒精時應加滿,以免麻煩 (D)點燃酒精燈應以打火機點燃,不可用點燃的酒精燈引燃另一酒精燈。
12.( )下列關於細胞發現過程的敘述,何者正確? (A)是利用解剖顯微鏡所觀察到的 (B)虎克觀察到細胞後就提出了細胞學說 (C)第一個被發現的細胞是死細胞 (D)是觀察蜂窩的結構時意外發現的。
第 2 頁
13.( )孟緯利用複式顯微鏡觀察葉的下表皮,如右圖所示,若孟緯發現箭頭所指的細胞具有製造養分的功能。請問:該細胞用來製造養分的構造可能為何? (A)細胞核 (B)葉綠體 (C)粒線體 (D)液胞。
14.( )人體的肝臟、腎臟和心臟必須消耗大量的能量才能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請問:這些細胞的何種構造可能含量較多? (A)粒線體 (B)細胞核 (C)液胞 (D)細胞質。
15.( )欣怡買了一大顆高麗菜,打算製做泡菜,將菜葉洗乾淨後,欣怡灑上了大量的鹽巴。請問:高麗菜葉的細胞可能發生何種變化? (A)吸水膨脹 (B)不發生變化 (C)脫水 (D)吸水膨脹並破裂。
16.( )右圖為某種植物細胞的結構圖。請問:植物的細胞可以控制物質的進出和何種構造有關? (A)甲 (B)乙 (C)丙 (D)丁。
17.( )婕妤到外地就讀大學,難得回家,媽媽特地到市場買菲力牛排,打算煮一道婕妤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