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介绍-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0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简 介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应物所)创建于五十年代末,是专业从事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科学研究的国立研究所。以同步辐射等先进光源技术、束线技术及离子束技术研究,标记化合物与放射性药物、辐照新材料及辐照装置、先进探测与成像技术等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科学的基础、应用研究及其相关交叉、边缘学科研究为主;同时积极推进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科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拥有两大园区,分别坐落于嘉定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担着上海光源(SSRF)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上海光源是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向国家建议建设的先进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装置,2004年初经国务院批准立项,2004年底正式破土动工。上海光源工程总投资12亿元,建设地点在张江园区。它由10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3.5GeV增强器、3.5GeV的电子储存环和首期7条同步辐射光束线实验站组成。建成后可提供从远红外到硬X射线的同步辐射光,具有安装60多条光束线的能力,可为近百个实验站同时供光。除“上海光源”工程外,目前开展的研究项目有放射性核束物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即973项目);深紫外自由电子激光(973项目);与美国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ICH)-STAR大型国际合作实验;上海低温超导高频腔技术实验室建设;多功能T-ray综合性实验装置研制;微束在团簇中的输运机制及相关效应的研究;先进核分析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研究;DNA的单分子操纵;核技术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用于肿瘤和脑神经系统疾病的放射性药物研究;纳米结构药物分子组装;天然高分子材料辐射改性研究;燃煤烟气电子束净化关键技术研究和国产化应用;电子束离子阱(EBIT)研制;离子迁移光谱仪研究(痕量元素探测技术)等。
现有各类低能加速器10台、钴源3座,以及多台大型仪器设备。建有体系完整、手段先进的核分析、核物理、放射化学、辐射化学、分析化学和加速器工程实验室。在上海光源工程预制研究中,建设了磁铁及电源系统、高频系统、超高真空系统、注入引出系统、束流监测、准直测量、数据采集、自动控制、线站物理、线站工程、线站光学、线站控制等的设备或实验室。
现有三个博士点和三个硕士点(即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无机化学),在各学位授予点中包含了物理学、化学以及工学类诸多学科方向
我所招收的硕士、博士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学制分别为三年、三年和五年。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导师负责指导或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的方式。目前在岗的导师有150余名,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教育基本上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进行,以保证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位论文的选题均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和开发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研究机构介绍:
加速器物理与射频技术部
主要研究方向:电子直线加速器、增强器和电子储存环的物理设计研究,包括直线加速器的粒子动力学研究,增强器和储存环的磁聚焦结构设计、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束流集团效应与不稳定性研究、以及束流轨道稳定性研究等;电子直线加速器、增强器和电子储存环的微波系统的设计制造,包括微波功率源和高功率馈送系统的设计制造,微波低电平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以及微波加速腔的设计制造等;高增益短波长自由电子激光物理研究、深紫外自由电子激光物理设计与实验研究等。
目前主要承担上海光源(SSRF)加速器物理设计和微波系统的设计制造、深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实验装置的设计建造、以及超短电子束装置与相干T-ray源的设计建造等。
束流测量与控制技术部
主要研究方向:与同步辐射装置相关的高频、及弱电类技术研究。束流测量、诊断技术研究,加速器控制技术研究,以及相关另部件和仪器的设计、研制。
目前主要承担上海光源相关部分的设计、研究和制造等任务。
机械工程技术部
主要研究方向:与同步辐射装置相关的磁铁、真空、机械及低温技术的研究。精密大型电磁铁的设计制造,三维复杂电磁场计算和精密、快速三维磁场测量,大型无油超高真空的获得与真空测量、检漏技术,大型复杂真空室的设计制造和特种真空部件的设计制造,大型精密三维微动支架和平台的设计制造,精密大范围的准直测量和校准技术,大型超导低温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目前主要承担上海光源相关部分的设计、研究和建造等任务等重大项目研究。
电源技术部
主要研究方向:与同步辐射装置相关的特种电源与高压脉冲技术的研究。各类高精度大功率磁铁电源的设计制造,大功率开关电源技术复杂电路的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及智能化计算机接口技术;高压大功率超快电脉冲的形成和传输技术,高压调制器制造技术、以及脉冲冲击磁铁和切割磁铁等特种磁铁的设计制造;各电源类相关的系统和特殊设备的研制。
目前主要承担上海光源相关部分的设计、研究和建造等任务。
同步辐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