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名校联盟]浙江省天台县平桥第二中学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单元检测.doc

发布:2017-04-07约2.8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关于合力与分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的大小 B.合力的大小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分力 C.合力的大小可以比两个分力都大,也可以比两个分力都小 D.合力不能与其中的一个分力相等 3.码头上两个人用水平力推集装箱,想让它动一下,但都推不动,其原因是(  ) A.集装箱太重 B.推力总小于摩擦力 C.集装箱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 D.推力总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4.如图1所示,P是位于水平的粗糙桌面上的物块.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与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砝码,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为m.在P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P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 B.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 C.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 D.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 5.两个共点力F1与F2的合力大小为6 N,则F1与F2的大小可能是(  ) A.F1=2 N,F2=9 N B.F1=4 N,F2=8 N C.F1=1 N,F2=8 N D.F1=2 N,F2=1 N 6.平面内作用于同一点的四个力若以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则有F1=5 N,方向沿x轴正向;F2=6 N,沿y轴正向;F3=4 N,沿x轴负向;F4=8 N,沿y轴负向,以上四个力的合力方向指向(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7.如图2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质量为m的物体,连接在一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上,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拉弹簧,使物体m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弹簧伸长的长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  )A. B. C. D. 8.如图3所示,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10 N,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同时有F=1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和B均静止,则地面对B和B对A的摩擦力分别为(  )A.6 N,3N B.1 N,1 N C.0,1 N D.0,2 N 9.A和B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两根弹簧,k1k2;a和b表示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个小物体,mamb.将弹簧与物体按图4所示的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  )A.A在上,a在上   B.A在上,b在上 C.B在上,a在上   D.B在上,b在上 10.如图5所示为一攀岩运动员正沿竖直岩壁缓慢攀登,由于身背较重的行囊,重心上移至肩部的O点,总质量为60 kg.此时手臂与身体垂直,手臂与岩壁夹角为53°.则手受到的拉力和脚受到的作用力分别为(设手、脚受到的作用力均通过重心O,g取10 N/kg,sin 53°=0.8,cos 53°=0.6)(  )A.360 N,480 N B.480 N,360 N C.450 N,800 N D.800 N,450 N 11.如图6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置于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为M=3m,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板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μmg B.2μmg C.3μmg D.4μmg 12.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 N/m,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7所示,则力F作用后(  )A.木块A受摩擦力的大小是12.5 N B.木块A受摩擦力的大小是11.5 N C.木块B受摩擦力的大小是9 N D.木块B受摩擦力的大小是7 N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13.(4分)一个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时,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8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 图8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14.(6分)某同学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在桌面上放一块木板,在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