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浅尝辄止.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有教无类 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经说:“学问之道,通了一样,旁的地方就很容易。学问门类虽多,然而方法很少,如何用脑,如何用目,如何询问、搜集、养成习惯,可以利用到任何方面。” 成语释义 有教无类yǒu jiào wú lèi 【解释】: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举一反三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触类旁通 【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出自】:《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近义词】: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反义词】:一窍不通 切磋琢磨qiē cuō zhuó mó 【解释】:将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比喻学习或研究问题时彼此商讨,互相吸取长处,改正缺点。【出自】:《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近义词】:取长补短、推本溯源【反义词】: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君子有三乐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①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②,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③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上》) ? 注释:①王(wàng):作动词,称王,这里作征服天下讲。②故:事故。③怍(zuò):惭愧。 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趣,但(以德)征服天下不包括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君子有三种乐趣,但(以德)征服天下并不在其中。” 练 习 1.解释下列词语。 (1)王: 动词征服天下 (2)俱:都 2.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故”的意思。 (1)马无故亡而入胡( 原因 ) (2)兄弟无故(灾患 ) (3)故为之说(因此、所以 ) (4)故人昔辞黄鹤楼( 老朋友 ) 3.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2)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6题。(11分) 孔子学鼓琴 孔子学鼓琴师襄①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②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③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④而长眼如望羊如王⑤四国非文王其⑥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⑦也! 《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①师襄:春秋时鲁国的音乐家。②丘:孔子名丘,这是孔子的自称。③怡然:高兴的样子。④几然:高大的样子。几同颀:身长。⑤王:读wàng,作动词。⑥其:表语气。⑦文王操:琴曲名,又叫《文王受命》。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学了十天,也没增学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学些新曲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了,但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弹琴的技法。”过了些时候,师襄子又说:“你已熟习弹琴的技法了,可以学些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感意蕴,可以学些新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过了些时候,孔子肃穆沉静,深思着什么,接着又心旷神怡,显出志向远大的样子。说:“我体会出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的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个统治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师襄子恭敬地离开位给孔子拜了两拜,说:“我老师原来说过,这是《文王操》呀”孔子能够领会的超过他的老师,这固然是孔子天性聪慧,但也说明他学的用心。 ??? 孔子是十分重视学的作用的。 22.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部分需要加标点的位置。(3分) 丘 得 其 为 人 黯 然 而 黑 几 然 而 长 眼 如 望 羊 如 王 四 国 非 文 王 其 谁 能 为 此 也 23.解释下列句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