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设计与简析(杭银芳).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让孩子灵动起来
导墅中心校:杭银芳
“总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设计与简析 [教例]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苏教版)第十二册第100~10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性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 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情感性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六个平面图形的纸片,关于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同学跑步的线路是(A-D-C-A),另一位(A-B-C-A)出示
:
他们俩每天早晨跑步谁的路线长呢?
师总结:他们所走的路线就围成了一个平面图(板书:平面图)他们所走的路线就是平面图的周长(板书:周长)。
问:什么叫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问:甲、乙两块草坪,哪块大呢?(生回答出问题后)什么叫平面图形的面积呢?(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简析:由学生平时的跑步,引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贴切、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求知欲望驱动下,讨论学习任务,自主确定目标,复习才能更有效,才能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梳理,引导建构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随学生回答一一贴在黑板上)
1、问:周长和面积怎么算呢?
2、想想议议: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同桌选拿手的互相说一说。(同桌合作,发现规律。)
3、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并用动画演示.
[简析:多媒体一其特有的优势,形象直观地演示了每个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图形的剪拼、移动,通过声音的评判、鼓励,体现了CAI的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交互性,达到了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沟通,构建网络
1、摆图形:从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这些图形来重新摆一摆吗?(每人自己摆“网络图”)
2、学生汇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摆?怎样摆更合理些?
3、根据这幅关系图,你可以发现些什么?
小结: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图形计算公式,通常是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板书:转化)
[简析: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复习,从自主回忆概念和计算公式入手,紧紧抓住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动手摆网络图,实现对旧知的重新组织和建构,沟通之间的联系,同时有机渗透了“转化”等数学方法。只有这样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理”清知识,学生才容易记忆。]
四、应用,提高能力
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练习十九第1题,102页)
2、基础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只列式,不计算。(第103页8)
3、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把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一拉,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
与周长都没改变。(??? )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在同一个圆中,半圆的周长比圆周长的一半长. ( )
4、填空:
(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5平方分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5分米,它的高是( )分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6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小圆半径2厘米,大圆半径3厘米,小圆周长与大圆周长的比是( )
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比是( )
5、挑战题:
[简析:练习设计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几个层次的练习抓住了学生的几种常见错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趣的标题,学生乐于参与这样人文化、趣味性的练习,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五、总结,注重体验
再次出现知识网络图。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什么?有没有什么不太明确的地方?
六、作业,留有回味。
开放题:下边的两条线段互相垂直,上面一条长2厘米,下面一条是上面的2倍,你能根据这两条线段,想象出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能分别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吗?
[简析:开放题的设计可谓别巨匠心,既和本课复习的内容联系紧密,又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