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圆柱体的体积教学教案设计.doc

发布:2017-09-23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再单纯是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为此本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的精神,运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地学到新知;创设情境来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 课 题 圆柱体的体积 授课人 余平 学校 丰城市上塘二小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2、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目标:1、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2、渗透变中不变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情感目标:1、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数学中的活动。 重 点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计算和应用 难 点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 1、愉快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3置疑法;4总结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具;魔术道具等。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知 识 铺 垫 1、口算圆的面积 (单位:厘米) r=1 d=4 c=18.84 多媒体展示课件 口算 通过这道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巩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多媒体展示出图面积的推导过程 多媒体展示课件(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1、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 等份,然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 2、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 ,宽相当于圆的 。 3、因为S长=ab,所以S圆=πr×r =πr2 学生边观看边回答相关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观看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巩固已有的知识,从而勾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明白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 识 铺 垫 3、设疑 拿出直观教具问: 1这是个什么物体? 2计算它的体积是否也可以用于类似的方法,转变成已经学过的几何体的体积来计算呢? 学生回答: 圆柱体 可以 通过设疑,很自然地揭示出课题。 二 知 识 新 授 1、公式推导: 创设魔术情境 1、教师表演魔术:①老师今天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想看吗? ②将魔术道具展示给学生检查。 ③表演开始,老师右手上这个圆柱体放在左手的木箱子里,看我将它变成了什么形状的物体? ④打开红布,里面变成了一个长方体 2、教魔术:拿出直观学具圆柱,将其沿着底面等分16份并切开,然后拼成一个长方体。 3、看学生表演,告诉学生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体。 4、多媒体展示:圆柱体转变成长方体的过程,圆柱体变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1、想魔术。 (这时学生的心情是迫不及待的) 2、看魔术:老师真厉害,教教我们好吗? 3、学魔术:拿出学具,跟着老师动手操作。 4、演魔术:学生每人拿出直观学具进行表演,并让表演好的上讲台表演 5、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 变:①圆柱—长方体 ②表面积也变了 不变:底面积、高、体积。 1、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设了一个魔术情境,学生通过想魔术→看魔术→学魔术→演魔术→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突出情境教学法) 2、学生人人动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知识(体现愉快教学法) 3、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从而总结归纳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体现总结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 识 新 授 小结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直观,一目了然 教学例题: 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多媒体展示课件,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读题、审题、解题 学生板演 学生通过读题、审题后找出解决题目的关键: 统一单位 利用公式 V柱=S底×h 进行计算 三 知 识 巩 固 求各圆柱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①r=1 h=4 V=? ②d=4 h=7 V=? ③C=18.84 h=10 V=? 多媒体展示课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看题 动手计算 牢记公式: V柱=S底×h 设计这三道题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公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题①是直接套公式;题②是通过d求出r;题③是通过C求出r。 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牢记公式。 四 知 识 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