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 -美术学、绘画-6.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阴影的作用 物体的阴影变化,可以增强它的形体感、结构感、空间感。 画面中加上光影变化,可以增强明暗对比、节奏关系以及突出画面主体。 8.1.2 阴影的形成规律 * 阴影的形成 影子的形成过程,需要知道光点、物体顶点对投影面的垂直关系后,才能准确投影;具体的做法是“四点两线法” ;足点是影像的集中点,垂直投影面的物体投影受它的控制。 影子的形状 物体的投影形状主要受物体的形状和投影面的形状两方面影响。 阴影的消失规律 平行于画面的水平边的影子仍然是水平的,不消失的; 垂直画面的直角边的影子,仍与直角边同向消失到心点,左右成角边的影子,与各成角边消失方向一致,分别消失到左右余点。 8.1.3 灯光下的阴影透视 灯光下地面上的物体投影 圆柱体弧面的投影画法 灯光下不同高度平面上、墙面上的物体投影 斜挂的镜子底点怎么找? 8.1.4 日光下的阴影透视 日光:侧面光(侧光) 正面光(逆光) 背面光(顺光) 顶部光(顶光) 侧光下的投影 侧光:是指光线从观者左或右侧上方射来。 特点:1、投影在物体一侧形成; 2、垂直边 的影线是水平的; 3、直角边的影线消失到心点,成角边的影线消失到余点。 逆光下的投影 逆光:是指光线从观者前上方射来。 特点:1、投影在物体前面或前侧形成; 2、平行光从前上方射下来,像是一组近低远高线,光点就是这组线的灭点,也叫光灭点。 3、垂直边的影线消失到足点; 3、水平边的影线仍然是水平的,不消失。 4、直角边的影线消失到心点,成角边的影线消失到余点。 顺光下的投影 逆光:是指光线从观者背后上方射来。 特点:1、投影在物体后面或后侧形成; 2、顺光光线是一组近高远低线,灭点可以作为间接光点。 3、垂直边的影线消失到倒足点; 3、水平边的影线仍然是水平的,不消失。 4、直角边的影线消失到心点,成角边的影线消失到余点。 * * * * * * * * * * * * * * * * * 第六章 曲线透视 6.1 曲线透视的画法 6.2 曲线透视的应用 * 6.1 曲线透视的画法 6.1.1 概念与原则画法 在空间里,存在着大量的曲线。曲线的透视消失,是不断转向渐变的。 曲线的类型:平面曲线、立体曲线、规则曲线、任意曲线。 * 曲线的透视规律:近宽远窄、正宽侧斜。 曲线的原则画法:直中求曲、方中求圆。 * * 6.1.2 圆形透视图的做法 八点法(三七法) 四点法 圆形透视图近宽远窄 6.1.3 平面圆形透视变化的特点 圆形纵身直径近长远短 圆形与正方形的透视变化有协调性 直立平面圆与画面角度不同,宽窄透视变化不一样。 * 6.2 曲线透视的应用 6.2.1 圆形透视的直接应用 同心不等圆画法 同轴等圆画法 同轴不等圆 斜置圆形 6.2.2 圆形透视的间接应用 利用圆的透视确定门和窗的运动轨迹 内部环形建筑的透视 6.2.3 任意曲线透视的应用 第七章 人物透视 7.1 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 7.2 人物透视的变化因素 7.3 头部的透视变化 * 7.1 视高与人物高度的关系 视点如果低于人物高度的时候,人物不论远近,视平线一定要穿过人物的同一部位。 视点如果高于人物高度的时候,人物不论远近,头顶至视平线的间距比例相等。 同一基面上高度上,人物透视高度的确定。 不同高度的基面上,人物透视高度的确定 坡面上人物高度的确定 视高是衡量人体比例变化的关键 同一视高下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物的身高比例 7.2 人物透视的变化因素 人体各个部位都有平衡对称的因素。 人体动作变化与透视关系 7.3 头部的透视变化 头部方位与透视变化 第八章 阴影透视 * 8.1 阴影透视 8.1.1 概念、分类、作用 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受光部分称亮面;背光的部分称背光面或者阴面;阴面对于邻近的承接面形成遮光,叫做暗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