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美术学院透视学课件课本.ppt

发布:2018-12-17约4.1千字共5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涉外经济学院工造本科班 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应用 发展简述: 远古时期 - 岩画和洞窟壁画 公元前5世纪 - 世界上第一幅透视原理透视画 15世纪 -《绘画透视学》一书系统研究透视学 《绘画论》论述“线性透视” 《画论》达芬奇 17世纪以后 – 平行透视扩大到成角透视 丢勒:德国油画家,版画家,雕塑家,建筑师 丢勒 1500年的自画像,1500 年,板油彩,慕尼黑老绘画馆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应用 丢勒作品 四使徒,1526 年,板油彩 ,慕尼黑老绘画馆 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应用 散点透视(动点透视) 它是多视点的透视,不像焦点透视那样只有一 固定的视点,而是将移动视点所看到的多角度 景物描绘下来的组合。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透视学的应用 透视学的应用: 透视学作为表现设计思想,追求最后效果的一种最佳手段,被广泛运用于插画、电脑动画、电子游戏、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等多种领域。 透视学应用 第一章:透视学的产生、发展、应用 插画 透视学的应用 动画场景设计 透视学的应用 电子游戏中的场景设计 透视学的应用 对造型设计师而言,正确的透视关系,可以严格地体现真实空间的尺度,让设计者构思的理想空间、环境、景物得到最逼真的展现。 透视的基本知识 点和直线的透视 平面立体的透视 透视的种类和画法 透视学中的常用术语 (2) 视域 普通透视是以人眼为视点的,头部不转动,目光向前看所能见到的范围称为可见视域。而人眼正常观察范围是以 60°视角所构成的视锥,这个视锥被画面相截后所获得的视圈就是60°视圈。在 60°视圈内,物体处于常态透视变化中,超出了这个范围,物体透视形状就会超常失态。大于 60°视角的视域称非正常视域。 (3) 地平线 站在宽阔的平地上向前看,远方的天地交界线,称为地平线。 平视时,地平线与视平线重合,地平线即是视平线。俯视时地平线在视平线的上方,仰视时地平线在视平线的下方。 消失点 直角六面体中,与画面不平行的线段经过延长,逐渐向远方延伸,愈远愈靠拢,最后 集中消失于地平线上的一个点,这个点叫消失点。 消失点 透视的基本知识 基本术语和符号 原线和变线 原线 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都是原线,原线在透视方向和 分段比例上不发生变化,原来是水平看上去仍然是水平; 原来垂直,看去仍然垂直。在透视长度上是越远 越短。 变线 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都是变线,相互平行的变线,都向同一个灭点集中。 透视图的常用术语如图所示。 一、直线透视的特性 ??? 直线的透视是直线上一系列点的透视的集合,也可以看作是通过该直线的视平面与画面的交线,如图8一5所示。两相交直线的交点的透视,必为两直线的透视的交点。根据直线对画面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将直线分为画面相交线和画面平行线两大类,两类直线又有不同的透视特性。 2.画面平行线的透视特性 ??? 与画面平行的直线称为画面平行线,如图8一8所示。 ??? (1)画面平行线,在画面没有迹点,也不能求出该直线的灭点。图8一8中画面平行线AB与画面不相交,平行于AB的视线与画面平行,因而灭点在无穷远处。 ??? (2)画面平行线的透视与本身平行,它与基线的夹角反映空间直线对基面的倾角a。画面平行线的次透视平行于基线,成为水平线。图8一9中,AB平行于画面,则A0B0//AB , a0b0//OX。 ??? (3)画面平行线上的点分线段之比,等于点的透视分透视线段之比。在图8一8中,A0C0/C0B0=AC/CB。 ??? (4)一组互相平行的画面平行线.其透视平行。图8一9两条平行的画面平行线AB和CD,其透视A0B0//C0D0。 透视投影规律 点的透视仍为一个点,点位于画面上时,其透视为其本身。 直线的透视一般仍为直线,直线上一点的透视,必在该直线的透视上。 平行于画面的直线组,没有灭点。 位于画面上的直线,它的透视与直线本身重合且反映实长。 与画面相交的平行直线组必有共同的灭点。水平线的灭点必位于视平线上。 点的透视 点的透视——点与视点连线和画面的交点。 直线的透视规律 直线的灭点与全长透视。 各种位置直线的透视规律 各种位置直线的透视规律 各种位置直线的透视规律 地面内平面图形的透视 地面内平面图形的透视 地面内平面图形的透视 地面内平面图形的透视 平面立体的透视 利用真高线求立体的透视 平面立体的透视 利用真高线求立体的透视 透视图的分类 物体与画面的相对位置决定透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