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语文专题汇编语文诗歌鉴赏及现代文阅读(一)及解析.docx

发布:2020-12-16约3.74万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考语文专题汇编语文诗歌鉴赏 +现代文阅读 ( 一) 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 “沁园春 ”是这首词的 ________, “风骚 ”原指《诗经》中的《 ________》和《楚辞》中 的《 ________》。 2)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 3)下阕中 “惜 ”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 1)词牌名;国风;离骚 2)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这样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 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 3)一个 “惜 ”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既褒扬肯定了 “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 ”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 足,饱含惋惜之情。 【解析】 【分析】( 1) ① 《沁园春 ·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 1936 年 2 月所作。 “沁园春 ” 为词牌名, “雪 ”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 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 “千里冰封 ”的大好河山和 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 豪放之词。 ②“风骚 ”是《诗经 ·国风》和《楚辞 ·离骚》的并称,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 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2)《沁园春 ·雪》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上半阙,融情于景,通过描写壮美的北方雪景,抒发热爱、赞颂祖国大好河山之情。下半阙,融情于议,通过对古代著名帝王的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议论,抒发革命者的豪情。 3) “惜 ”字领起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 识弯弓射大雕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惜”字的含义: ①“惜 ”中含褒,肯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他们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肯定了他们, 也就是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 ②“惜 ”字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 “文治 ”,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 ③“惜 ”字包含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 故答为: ⑴ 词牌名;国风;离骚; ⑵ 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这样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鲜 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⑶ 一个 “惜 ”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既褒扬肯定了 “秦皇汉武 ”“唐宗宋 祖 ”“成吉思汗 ”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足,饱含惋惜之情。 【点评】 ⑴ 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⑵ 本题考查对词中表达方式的把握。上阕描写,由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阕议论,抒情。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半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⑶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需要结合重点词的意思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名词解释:酬和诗,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 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宋人洪迈说: “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 ”代表诗作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写作背景:嘉祐元年( 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止于奉闲僧舍。嘉祐六年苏轼赴凤翔签判任,再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兄长,后苏轼作诗相和。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请仔细品读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苏轼以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一联答苏辙的 “________”,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