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教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细节教学? 精彩纷呈
典型的历史细节是历史情节的高度浓缩,它有时最能反映历史的本质。在新课改背景下,尤其受授课时间所限,我们有时无法完整的讲授历史的整个情节,这时选取典型细节就尤为必要。所以,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主动地创设细节、捕捉细节、挖掘细节,才能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一、创设细节,让课堂生趣盎然
例如在讲《马关条约》时,我引用了这样一副对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败于日本,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前往马关议和,日相伊藤博文在谈判桌上出句相难,李鸿章第二天才在随员帮助之下对出了下联。这副对联的使用,解决了有关《马关条约》的几乎所有要点:①背景:“内无相,外无将”,军队无力,朝廷无能
②内容:“玉帛相将”,我们给日本割地、赔款
③影响:“帝王度量”的大方,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由于运用对联,使教学精巧、生动,学生对《马关条约》这一知识点的印象就非常深刻,大大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所以,充满活力的教学细节,要靠教师精心创设,用心打造,这样的课堂才是生趣盎然。
二、捕捉细节,让课堂闪烁智慧之光
我在讲《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我津津有味的给学生讲: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许多人遭受了不明冤案。这时一个学生扑哧一下笑了,全班顿时乱哄哄,我当时很生气,差一点就要批评他,但转念一想,昌平同学也许想到了什么,不是恶意破坏课堂纪律,我于是亲切的走到他跟前,说“昌平,有什么高兴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怎么样?”代昌平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关于文化大革命,我看过一个故事”“那你给大家讲一讲好吗?”结果代昌平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一家知识分子,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爱国,二儿子叫爱民,后来,又生了第三个儿子,父亲给其取名为爱党。结果,红卫兵捉走了他的父亲,你猜,为什么?”……“因为红卫兵说,他的三个孩子的名字连起来,隐含着一个意思:爱国民党。”全班顿时一阵哄笑,但很快就安静下来,个个凝神思考……一节课的难点,不经意间自然突破。
所以,要做到有效捕捉细节,需要教师用诚挚的热情,睿智的心灵去关注每一颗心灵,有效的触动学生的心灵。
三、挖掘细节,让课堂充满灵性
历史虽是过去发生的事,但历史与今天不是割裂的。今天发生的事都有历史渊源,通过对时事热点进行历史渊源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今天形势发展的理解,更好的把握未来。
如在讲《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时,我引用时政要点:连战大陆行程路线分析:
①????????????? 绕道香港:大陆与台湾仍然处于隔绝状态,不能直航。
②????????????? 南京:祭拜中山陵,表达对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的崇敬
③? 西安:祭拜黄帝陵,表明大陆与台湾同根同源,人民同为炎黄子孙。
④北京:60年后再握手,加强沟通,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努力。⑤上海:大陆经济飞速发展的缩影,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我们的课堂上,这样那样的细节很多,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来说,细节是素养的基石。课堂上是没有小事的,我们每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从小事中,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多思考、多探究、多实践,才能在教学中“小处也能做出大文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