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鸿业经济学基础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授.ppt

发布:2018-12-15约6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最简单经济体系的基本假定: ①两部门(居民户和企业)经济,不考虑政府和对外贸易的作用; ②企业投资是自发的,不考虑利率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投资i=i(常数); ③企业利润全部分配,没有折旧; ④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 两部门经济 E=C+I 即:总支出=计划消费+计划投资 在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的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出或总收入y=GDP=NDP=NI=PI=DPI=C+S 这里设C+S为全体居民拿到手的可支配收入中计划消费的部分和计划储蓄的部分。则: I[计划投资]=S [计划储蓄]时,y=E,总产出或总收入是均衡的。 思考一下第十二章的课后第15题: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 回顾第十一章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两部门经济: 假设折旧为零,则GDP=NDP 没有政府,则NDP=NI 忽略公司未分配利润,则NI=PI 没有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所以PI=DPI 即:Y=GDP=NDP=NI=PI=DPI 从收入角度Y=C+S 从支出角度Y=C+I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 二、储蓄函数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一、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c=c (yd) yd——居民可支配收入 消费曲线 消费倾向 二、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 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s=s(yd) yd——居民可支配收入 消费曲线 储蓄曲线是消费曲线的镜像 储蓄倾向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一、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二、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Life cycle Hypothesis] 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美· 杜森贝利) [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 消费还受别人消费和收入影响(示范效应) 消费还受过去收入和消费影响(棘轮效应) 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美国 莫迪里安尼 的Life cycle Hypothesis 青年、老年:消费>收入 壮年:消费<收入 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弗里德曼的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最简单经济体系的基本假定: ①两部门(居民户和企业)经济,不考虑政府和对外贸易的作用; ②企业投资是自发的,不考虑利率对投资的影响,i=i(常数); ③企业利润全部分配,没有折旧; ④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第五节 乘数论 选择题:假设货币、价格、利率等因素不变,在存在闲置资源的前提下,某人利用闲置的资源建造了一栋价值1千万元的木屋,GDP会因此增加多少? 选项A ——增加1千万元; 选项B ——增加比1千万元多; 选项C ——增加比1千万元少。 乘数论小结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均衡产出概念。 2.理解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含义。 3.掌握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4.理解国民收入均衡条件i=s的含义。 5.理解消费和储蓄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6.理解自发总支出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7.掌握乘数的含义、作用及其计算方法。 8.理解税收和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9.理解净出口和边际进口倾向对总支出的影响。 10.理解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条件和乘数。 * 国民经济核算——解决GDP “是什么”、“是多少” 国民收入决定——解决GDP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