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板桥高级中学2011-2012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板桥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3.4.5.6.7.8. 经济发展模式 英国 混合市场经济 法国 计划指导型经济 联邦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 日本 政府主导型经济 这些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特点是: 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自由放任主义 D.大规模国有化运动
9.10.11.12.14.15.16.19.20..
2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将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 B.没有解决经济体制上的问题
C.个人专断作风的滋长 D.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23.7.8.9.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
32.3.4.10分,共30分)。
36.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拖拉机 无 4 2 1 2 1 联合收割机 无 4 2 1 1 1 煤炭 6 6 6 3 3 2 电力 15 10 7 4 3 2 石油 2 3 2 1 2 1 钢铁 5 5 5 4 3 2 水泥 6 8 7 5 4 3 机床 无 12 6 5 2 1
材料三: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请回答:(1)材料一中,“斯大林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殖民地了。”,列举斯大林在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实践这一方针采取的措施。有什么消极影响。(3分)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农业措施目的。材料二、三中对农业所采取的措施
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3分)
37.)
(2)影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执行计划性指令,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分(3)目的:稳定农副产品价格,渡过经济危机。(1分)本质:都是国家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干预。(2分)
2.(1)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1分)
它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2分)(2)加强对经的干预,力图把危机转嫁到国外。(1分)(3)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它的实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6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