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秋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教学课件:2.2-中国的气候(共41张PPT).ppt

发布:2018-10-11约5.12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注意观察 雨带推移规律(9—10月)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暖气流 冷气流 9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9—10月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南部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东北 4—5月 6—7月 7—8月 9月 10月 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北方雨季 南方雨季 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 夏季风的进退 东部地区雨带推移 中国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 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伸入亚洲内陆,因此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 阅读下表,说一说这表明了中国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城市 纬度 海拔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气温年较差 齐齐哈尔 47°23′N 146米 -19.2℃ 22.8 ℃ 42.0 ℃ 巴黎 48°58′N 65米 3.5 ℃ 18.4 ℃ 14.9 ℃ (1)读下图,将图中括号内的内容填写完整。 中国降水时空分布规律 空间分布规律 时间分配规律 年降水量自( )向( )递减 降水( )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 )季 降水( )变化大 中国东南沿海距海近,西北内陆距海远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内部的偏北风 有的年份夏季风强,有的年份夏季风弱 东南 西北 季节 夏 年际 中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 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 标准:以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为例,24小时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并伴有大风。 寒潮的影响: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 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夏初,江淮流域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霉雨)。 梅雨天气的主要特征是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阴云笼罩,出现绵绵阴雨或阵性降雨。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 标准:中心附近风力大于等于12级。 影响: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在山区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台风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主要影响中国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 沙尘暴是指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到1千米以下的现象。 中国北方和西北植被比较稀少,沙质土壤较多,大风天气频繁,在气候比较干旱的春季,很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地区均频繁发生旱灾。由于中国东部季风区人口、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因而旱灾造成的损失更大。 寒潮、梅雨、台风和沙尘暴对中国的影响 入侵南方的强寒潮,常常会使长江以南地区 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甚至冻死体弱的牲畜。 在江淮地区,梅雨如果来得过早,雨期过长,雨量过大,就会出现洪涝和低温灾害,严重影响夏、秋农业收成;如果来得太晚,或者雨期过短,甚至“空梅”,就会出现干旱,严重影响夏种和春播作物的生长。 台风过境时,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它在海上掀起的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登陆后,风力会逐渐减弱,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沙尘暴天气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它使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及各种设施遭到淹埋和损害,污染环境,对人、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