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饮食卫生安全教》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学生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教案
彰武县丰田九年制学校
宋成才
2013年10月
《中学生饮食卫生安全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明确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合不合理
2、知道哪些是有害食品,哪些行为是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1、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不合理饮食现象,尝试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确什么是合理膳食。
2、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认识到饮食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到饮食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三、教学难点:学生哪些行为是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能辨别哪些是有害食品。
四、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相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前准备:
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当地近期报纸中有关合理饮食和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同时组织学生课前收集2到3种食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盒,带到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四组关于学生出现健康问题的图片
图片1:学生中出了许多小胖孩。
图片2:学生上课出现了头晕现象。
图片3:学生牙龈出血。
图片4:学生饭后呕吐。
分析原因:暴饮暴食、不按时就餐、偏食、食物中毒。
导入: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我们的健康,关注与我们健康密切相关的合理饮食与食品安全。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二)深入教学:
(1)、合理饮食:
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问题1:
挑食的习惯好不好,为什么?
爱喝饮料、不喝水好不好,为什么?
多吃油炸、油煎食品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分析学生最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学生关注。
2、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问题2:
生活中还有哪些饮食现象是不合理的?说出其中的道理。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谈谈不合理的饮食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其中、感悟更深。
3、用多媒体呈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合理膳食的科学道理,决定是否该对自己的饮食作些调整。
设计意图:从科学角度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4、分组讨论、交流评价国家提供免费课间餐食谱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国家对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视。
5、教师总结:我们的许多疾病都是饮食不当造成的。做到一日三餐,按时进餐、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监督自己,督促他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成长。
设计意图:重复,强调。
(2)食品安全:
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食物中毒的图片,并提问:当发现食物中毒现象应怎么办?
出示图片,学生回答:拔打120电话,第一时间得到治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知道食物中毒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引起学生注意,同时给出解决方案。
2、教师出示问题1:食物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小结: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
设计意图:了解食物中毒的症状,以免耽误病情。
3、让学生阅读课前收集的包装袋或包装盒上的文字、图案,讨论交流并发表意见:
①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的哪些内容?
②怎样判断包装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
③购买蔬菜、鱼肉等非包装食品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④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你还有哪些补充?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把好食品安全关。
4、小结:作为学生应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做好个人防护,以下几点提请大家注意:
①.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②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③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④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
⑤瓜果洗净并去除外皮后才食用;
⑥煮熟后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重新加热到70℃以上再食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
5、学生展示食品安全方面的资料。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印象深刻。
6、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着重从环境保护方面关注食品安全。
设计意图:关注环保与食品安全,提高环保意识。
7、 小小宣传员:让学生课后向自己的家人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设计意图:关爱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三)课堂练习:
判断(大屏显示)(对的打勾,错的打叉)
(1)选择安全食品,选择新鲜、干净、保质期内的食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