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配合红花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配合红花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李晓成1 赵智伟2 唐炳魁2
衡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0
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配合红花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5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4组,A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B组患者红花侧隐窝注射治疗,C组患者接受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D组患者接受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配合红花侧隐窝注射治疗。对比分析4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4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所下降,其中A组患者术后JOA评分下降幅度最小,D组患者术后JOA评分下降幅度最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配合红花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红花侧隐窝注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腰腿疼痛、感觉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给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均带来较大的痛苦和不便。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较多,临床效果各有千秋[1]。本研究分析了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配合红花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象,均有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跛行、感觉异常等临床表现,查体直腿抬高试验结果阳性,经CT、MRI等扫描结果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心、脑、肺、肝、肾功能障碍、造血系统疾病、糖尿病、过敏体质、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酒精依赖、药物成瘾、精神异常、智力障碍、马尾神经综合征、脊柱畸形、其他脊柱、关节疾病、风湿性疾病等患者。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患者20例,包括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42岁~70岁,平均年龄(58.36plusmn;11.54)岁;体重52kg~84kg,平均体重(64.56plusmn;10.35)kg;病程1年~9年,平均病程???4.34plusmn;1.02)年;病变位于L3~L4椎间盘2例、L4~L5椎间盘8例、L5~S1椎间盘10例。
B组患者20例,包括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1岁~72岁,平均年龄(58.65plusmn;11.34)岁;体重51kg~85kg,平均体重(64.72plusmn;10.46)kg;病程1年~10年,平均病程(4.64plusmn;1.12)年;病变位于L3~L4椎间盘1例、L4~L5椎间盘9例、L5~S1椎间盘10例。
C组患者20例,包括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40岁~72岁,平均年龄(58.43plusmn;11.87)岁;体重51kg~85kg,平均体重(64.35plusmn;10.32)kg;病程1年~10年,平均病程(4.45plusmn;1.12)年;病变位于L3~L4椎间盘1例、L4~L5椎间盘10例、L5~S1椎间盘9例。
D组患者20例,包括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41岁~72岁,平均年龄(58.73plusmn;11.23)岁;体重51kg~86kg,平均体重(64.54plusmn;10.23)kg;病程1年~11年,平均病程(4.41plusmn;1.10)年;病变位于L3~L4椎间盘2例、L4~L5椎间盘10例、L5~S1椎间盘8例。
对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病变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治疗方法
A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行腰椎牵引、局部热敷等治疗。
B组患者接受红花侧隐窝注射治疗。C臂机监视下穿刺针经小关节内侧缘穿刺至侧隐窝,确认位置正确后,边后退边缓慢注射红花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0ml,国药准字15ml[2]。
C组患者接受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患者取侧卧位,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C臂机监视下,经突出的椎间盘后正中线旁8~12cm处斜向内侧插入定位针。送入椎间盘后1/3,插入套管针。C臂机下定位无误后抽出针芯,在定位针上套扩张器和套针,连接电动吸引器在髓核腔内连续抽吸,直至无髓核吸出为止,术毕退出吸引器、套针,伤口加压包扎[3]。
D组患者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配合红花侧隐窝注射治疗。手术方法同B组和C组。
术后卧床休息1d,第二天戴腰围下地活动。常规给予四组活血、脱水等对症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对比分析四组患者治疗效果。
1.3评价指标
参考JOA下腰痛
显示全部